题 库 网 校 微 信 搜 索
资讯
考试报名 准 考 证 技能查分
笔试查分 成 绩 单 证书领取
专业
临床医师 口腔医师 中医医师
临床助理 口腔助理 中医助理
公卫医师 中西医医师 乡镇助理
公卫助理 中西医助理 考试试题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 中医助理 > 综合辅导 > 正文
2015年度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传染病学考点:第二单元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5/8/11 字体: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传染病学考点: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病毒性肝炎

  细目一: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细目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具有传染性,而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乙、丙、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相应的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阴道分泌物、精液、羊水、汗液、唾液、泪液、乳汁等)中。

  二、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口感染。散发病例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如水源或食物(如贝类海产品等)被污染可引起局部暴发或流行。在少见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等传播。

  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吸入羊水、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感染,通过胎盘感染者约为5%);③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④性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患性

  四、流行特征

  病毒性肝炎遍及全世界,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

  细目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一、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肝细胞轻微损害。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所造成,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

  二、病理

  各型肝炎的肝脏病理改变基本相似。各种临床类型的病理改变如下。

  (一)急性肝炎

  肝脏肿大,表面光滑。镜下可见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以气球样变最常见。高度气球样变可发展为溶解性坏死,亦可见到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凝固性坏死。肝细胞坏死可表现为单个或小群肝细胞坏死,伴局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窦内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肝细胞再生。

  黄疸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与无黄疸型者相似,小叶内淤胆现象较明显。

  (二)慢性肝炎

  1.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主要为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2.慢性肝炎病变的分级、分期 根据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别分为l~4级(Grade,G)和l~4期(Stage,S)。

  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C)              纤维化程序(S)

级 汇管区及周围    小叶内       期     纤维化程序

0  无炎症    无炎症             0 无
1  汇管区炎症  变性及少数点、灶状坏死灶    1 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2  轻度PN  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嗜酸小体  2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
3  中度PN  变性、融合环死重或见BN     3 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
4  重度PN  BN范围广,累及多个小叶      4 早期肝硬化
         (多小叶坏死)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边缘变薄,质软,包膜皱缩。肝细胞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性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的重度变性。

  2.亚急性重型肝炎 肝脏体积缩小或不缩小,质稍硬,肝脏表面和切面均见大小不等的再生结节。肝组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管增生和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 病变特点表现为在慢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景上,出现大块性(全小叶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四)淤胆型肝炎

  有轻度急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伴以明显的肝内淤胆现象。毛细胆管及小胆管内有胆栓形成,肝细胞浆内亦可见到胆色素淤滞。小胆管周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细目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可分为三期。

  (1)黄疸前期 多以发热起病,可有恶寒。本期突出的症状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等消化道症状。 本期末尿色逐渐加深似浓茶色,体征可有右上腹叩击痛。本期持续数日至2周,平均1周。

  (2)黄疸期 巩膜首先出现黄染,继及皮肤,多于数日至2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黄疸多为肝细胞性,有的可短时表现为梗阻性黄疸。体征除黄疸外主要表现为肝大、压痛及叩击痛,脾也可轻度肿大。本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 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肿大的肝脏、脾脏逐渐恢复正常。本期约需数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临床症状较轻,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有的患者可有恶心、呕吐、便溏或低热。体征可有肝脏肿大、压痛,脾也可轻度肿大。

  二、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慢性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中、重度。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亦称暴发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无食欲、恶心、频繁呕吐、鼓肠等),常有高热,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行为反常、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2.亚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l7.1μmol/L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的l0倍。

  3.慢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

  四、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月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前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五、肝炎肝硬化

  凡慢性肝炎患者具有肯定的门脉高压证据(如腹壁及食道静脉曲张、腹水),影像学诊断肝脏缩小、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且除外其他引起门静脉高压原因者均可诊为肝硬化。

  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可诊断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细目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急性肝炎早期血自细胞正常或略高。急性重型肝炎血白细胞和多个核细胞均可增加。慢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时血小板常减少。

  二、肝功能检查

  1.血清胆红素检查 急性黄疸型肝炎、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慢性肝炎均可增高。

  2.蛋白质测定 肝脏损伤严重(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则白蛋白常减少,球蛋白常增加,A/G有显著改变。

  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正常值为75%-l00%,理论正常值为l00%,PTA<40%时为肝细胞大量坏死的肯定界限。

  4.血清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GPT)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GOT)均存在于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中,但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尤以ALT为甚。

  5.转肽酶(γ—GT,GGT) 此酶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肝炎时常增高。如急性肝炎患者持续增高常提示可能迁延不愈;在慢性肝炎中γ-GT上升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6.碱性磷酸酶(ALP/AKP) 骨骼疾患、肝胆疾患如淤胆型肝炎、肝内外阻塞性黄疸者可明显

  升高。肝细胞性黄疸仅轻度增高。

  三、病原学检查

  (一)HAV

  1.抗-HAVIgM 抗体出现较早,一般在病后1周黄疸出现时即可测出,2周时达高峰,1~2月滴度开始下降,3~4个月大部分消失,为HAV诊断最常用的重要指标。

  2.抗-HAVIgG 在急性肝炎后期和恢复期早期出现(IgM开始下降时),可在体内持续存在甚至终生。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长≥4倍时有诊断意义。目前主要用此法测定人群免疫水平。

  3.其他检测 潜伏期末及急性期初患者粪便标本中的HAV-RNA、HAAg、HAV颗粒等。阳性可诊为HAV感染。

  (二)HBV

  1.HBsAg 是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感染后4~7周血清中开始出现,尔后(1~7周,平均4周)才出现ALT增高和症状、体征等。HBsAg是HBV的感染指标之一。

  2.抗-HBs 此为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感染HBV后产生的惟一保护性抗体,对HBV具有中和作用。一般在HBsAg消失后隔一段时间才出现。见于乙肝恢复期、HBV既往感染者和乙肝疫苗接种后。

  3.HBcAg 如血清HBcAg阳性表示血液内含有HBV,传染性强,HBV复制活跃。

  4.抗-HBc 此为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抗体(HBsAg阳性后3~5周和发病前阳转),先是抗-HBcIgM阳性(6个月内)。高滴度的抗-HBcIgM为HBV急性或近期感染的标志。在一些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HBV携带者中抗-HBcIgM也可低滴度阳性,表示体内病毒复制,传染性强。

  5.HBeAg 和抗-HBe感染HBV后,HBeAg可与HBsAg同时或稍后出现于血中,其消失则稍早于HBsAg。

  6.HBV-DNA 是HBV存在和复制最可靠的直接证据。目前常用其来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也常用来鉴定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7.HBV感染的诊断 现症感染的诊断具备下述任何一项即可诊为HBV现症感染: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DNA阳性或HBV-DNA-P阳性;③血清抗-HBcIgM阳性;④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

  8.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鉴别 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一HBs阳转;②急性期抗-HBcIgM高滴度,抗-HBcIgG阴性或低滴度。

  四、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为非特异性的,急性肝炎时作用是排除肝脏的其他病变,如肝脏占位性病变、梗阻病变等。超声波检查对肝硬化、肝大块坏死、肝癌、脂肪肝等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意义与超声波检查类似。

  细目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特异性检查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本病系EB病毒感染,可有肝脾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但消化道症状轻,常有咽炎,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l0%以上,嗜异凝集反应阳性,抗EB病毒抗体IgM早期阳性(4~8周)等。

  2.中毒性肝炎 有服用损害肝脏药物或接触有毒物质史,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检查常阴性。

  3.肝外阻塞性黄疸 以胆道结石或伴感染及肿瘤最为常见。其ALT上升幅度低,黄疸多为阻塞性,B超检查可确诊。

  4.其他 败血症、大叶性肺炎伤寒、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均可出现黄疸、血清转氨酶增高,但它们各有特点。

  细目七: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不同的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

  一、急性肝炎的治疗

  1.休息 这是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治疗措施。

  2.饮食 进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饮食。

  3.药物治疗 恶心呕吐者可予以胃动力药;食欲不振者可加用多酶片、酵母片等;黄疸持续不退者可考虑中医中药治疗,或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

  酌情选用l~2种保肝药物保肝治疗。

  二、慢性肝炎的治疗

  1.休息 应根据病情适当休息。

  2.饮食 宜进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饮食,忌酒。

  3.抗病毒治疗 是慢性肝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终止或减少肝脏的炎症、坏死,预防肝脏纤维化和(或)肝脏失代偿的发生。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远期临床治疗目标是避免ALT的活动及导致的肝脏失代偿,以及预防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最终延长生存期。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

  (1)干扰素(IFN)

  (2)核苷类似物

  (3)病毒唑(利巴韦林)

  4.免疫调节疗法

  三、重型肝炎的治疗

  重型肝炎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死因,我国以HBV或HBV合并HDV感染引起的最多见。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疗法,而且本病发病机理复杂,治疗仍以积极的内科疗法为主。主要措施是加强护理,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细目八: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报告和登记 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肝炎病例均应分别按病原学进行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

  2.隔离和消毒 急性甲型及戊型肝炎自发病之日起隔离3周;乙型及丙型肝炎隔离至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各型肝炎宜分室住院治疗。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3.对儿童接触者管理 对急性甲型或戊型肝炎患者的儿童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4.献血员管理 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ALT、HBsAg、抗-HCV,肝功能异常或HBsAg阳性或抗-HVC阳性者不得献血。

  5.HBsAg携带者和管理 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以及行业卫生;个人食具、刮刀、修面用具、漱洗用品等应与他人分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水源保护、www.lindalemus.com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托幼机构、各服务业卫生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甲型肝炎 人血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主要用于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儿童;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死疫苗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高危易感人群应接种。

  2.乙型肝炎

  (1)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主要用于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及意外暴露的被动免疫,应在出生后或暴露后的24小时内(时间越早越好)注射。

  (2)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及新生儿和高危人群的预防,对HBe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提高保护率。

更多 考试信息:

2015年 综合笔试报名缴费汇总

2015年国家医师考试综合笔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2015年 医学综合笔试考试题库在线下载

相关文章
河南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网上报名时间
2013年 考试培训试题4
凉山州 资格实践技能考试7月9日成绩
2013年国家医学考试网公卫助理医师成绩查询
2014年哈萨克医考试大纲纳日克塔勒格(哈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医师首页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