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传染病学考点: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细目一:病原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细目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SARS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含量高),如近距离飞沫,气溶胶,被污染的手触摸眼、口、鼻等。患者的各种体液、粪便也含有病毒,也可引起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通易感。收治患者的医护人员、护理员、www.lindalemus.com共同居住者等与患者密切接触者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特征
SARS流行于冬春季;主要发生于人口密度较大的都市;农村地区病例甚少;有明显的家庭、医院及居民楼聚集发病现象;以青壮年(20~49岁)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
细目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病毒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复制,进一步引起病毒血症。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包括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肾脏远段曲管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二、病理解剖
SARS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肺的病理变化是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
细目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1~14日,一般为2~l0天。
二、症状
起病急,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持续性高热,进入进展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热程为1~2周。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可有咳嗽。
三、体征
病后2~3周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体征亦渐消失。肺部炎症常在体温正常后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极少数有基础病的患者可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四、临床分期
1.早期 一般为病初的1~7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X线胸片肺部有阴影出现。
2.进展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8~l4天甚至更长。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显。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常为多叶病变。少数患者(10%~l5%)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者经2周左右可恢复.但大多可在出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细目五:辅助检查
一、外周血象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若淋巴细胞计数<0.9×109/L,对诊断的提示意义较大);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二、T细胞亚群检测
主要是CD3+、CD4+和CD8+细胞绝对值在急性期明显降低。
三、血生化检查
可有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增高。
四、SARS—CoV抗体检查
1.免疫荧光试验(IFA) 特异性强,但测定的灵敏度较低,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可测到出现症状约l0天的SARS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抗体IgM或IgG。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可采用间接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抗体IgG。从出现症状和体征约21天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是可靠的。
五、PCR技术
可以检测患者或疑似患者不同标本(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或身体组织)中的SARS-CoV,可用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疑似感染者的确诊。
1.阳性RT-PeR测定结果 说明标本中存在SARS-CoV的核酸,但并不意味着存在活病毒,或说明其对他人具有传染性。
2.阴性RT-PCR测定结果 不能排除SARS。
六、病毒分离培养
来自于SARS患者的标本(如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病毒培养来进行检测。阳性结果表明测定标本中存在活病毒,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SARS。
七、影像学检查
SARS的胸部X线和CT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
细目六:诊断
具有临床症状和出现肺部X线影像改变,是诊断SARS的基本条件。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影像学改变,配合SARS病原学检测,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以做出SARS的诊断。
细目七:治疗
目前尚缺少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临床上应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在目前疗效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长期、大剂量地联合应用。
一、一般治疗与病情监测
二、对症治疗
1.高热者给予冷敷、酒精擦浴、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或使用解热镇痛药。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以防引起Reye综合征。
2.咳嗽、咯痰者可给予镇咳、祛痰药。
3.有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应采取相应治疗。
4.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