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的消长
6.阴阳的转化
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要点: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11.肾与命门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人体之神的作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 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要点: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
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yin
要点:
1.六yin的概念
2.六yin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yin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宣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
2.未病先防
3.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
2.正治与反治
3.治标与治本
4.扶正与祛邪
5.调整阴阳
6.调理精气血津液
7.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更多 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