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治愈: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伤口愈合。
6.3.2 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
6.3.3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7 肛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义称痔漏、痔疮。
7.1 诊断依据
7.1.1 有肛痈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7.1.2 分类
a. 低位单纯性肛漏: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b. 低位复杂性肛漏: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c. 高位单纯性肛漏: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d. 高位复杂性肛漏: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7.1.3 肛周溃破流脓,可暂时外口愈合,导致蓄脓呈急性发作的肛痈表现。
7.2 证候分类
7.2.1 湿热下注: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舌红,苔黄,脉弦或滑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7.2.2 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
7.2.3 阴液亏虚:肛周有溃口,颜色淡红,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7.3 疗效评定
7.3.1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
7.3.2 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
7.3.3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8 脱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脱肛主要指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脱垂,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垂,又称直肠脱垂。
8.1 诊断依据
8.1.1 多见于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垂……
8.1.2 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垂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8.1.3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cmi,圆柱形,丧面有较浅的环状皱襞,触之很厚,需手法复位,肛门松驰,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垂。
8.2 证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