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酥亩赛保
|
汉语拼音 | YUANHU
|
拉丁名 | 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地上茎纤细,稍肉质,易折断。叶片轮廓三角形,长达7.5cm,二回三出全裂,二回裂片近无柄或具短柄,不分裂或二至三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狭卵形,长1.2~3cm,宽3.5~8mm。总状花序长3~6.5cm;苞片卵形,狭卵形或狭倒卵形,长达8mm,通常全缘或有少数牙齿;萼片极小,早落;花瓣4片紫红色,外轮2片稍大,上部一片边缘波状,顶端微凹,凹部中央有突尖,尾部延伸成长距,距长约占全长的一半,内轮2片比外轮2片窄小;雄蕊6,花丝连合成两束;子房扁柱形,花柱细短,柱头似蝴蝶状。蒴果线形。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全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主产于浙江。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沿溪两岸或山脚的近中性或微酸性粉沙质壤土,沙质壤土或沙土中,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4月,果期5~6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干燥块茎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伏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主块茎(上部1/3位置)横切面:皮层细胞十余列,淡黄色,扁平,外侧常有2~3列厚壁细胞散在,壁木化,稍厚,具细密纹孔。韧皮部宽广,筛管及乳管断续排列成数环圈,乳管内含物可被苏丹Ⅲ染成红色。木质部导管细小,成环状排列。中央有髓。 粉末鉴别:绿黄色。糊化淀粒团块淡黄色或近无色。下皮厚壁组织绿黄色,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稍弯曲,木化,有的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密。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至60μm,壁较厚,纹孔细密。螺纹导管直径16~32μm。 |
中药化学成分 | 延胡索中分离出近20种生物碱,其中有:d-紫堇碱(d-corydaline)、dl-四氢巴马亭(dl-tetrahydropalmatine即延胡索乙素)、原鸦片碱(protopine)、l-四氢非洲防己碱(l-tetrahydrocolumbamine)、dl-四氢黄连碱、l-四氢黄连碱(l-tetrahydrocoptisine)、紫堇鳞茎碱(corybulbine)、β-高白屈菜碱(β-homochelidonine)、黄连碱(coptisine)、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紫堇单酚碱(corydalmine)、去氢延胡索胺(dehydrocorydalmine)及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以及d-海罂粟碱(d-glaucine)等。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2ml,加1%铁氰化钾溶液0.4ml与1%三氯化铁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显深绿色,渐变深蓝色,放置后底部有较多深蓝色沉淀。另取滤液2ml,加重铬酸钾试液1滴,即发生黄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2g,加80%乙醇50ml,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氨溶液使呈碱性,加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乙醉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10:6: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薰,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大鼠,猫,兔。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四味元胡散:元胡,诃子,牦牛角,麝香。
|
药性 | 味苦,性凉。
《晶珠本草》:味苦。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解毒。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食物中毒。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6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四味元胡散:元胡5g,诃子5g,牦牛角25g,麝香0.8g。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得。用于中毒症。口服,每服2g,每日2~3次。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酥亩解毒,分红、黄、紫三种,均产于西藏上部山地。红色种块根状如蔓菁根(藏药名:娘玛),红色,质软,大小不一,大者如绵羊眼珠,小者如豆粒,味很苦。先师德拉哇说:“酥亩玛保放在中毒病人的枕上能止痛。”临床证明,治疗食物中毒有效验。 黄色种根状如铁棒锤,剪断串成念珠状,很坚硬,紫黑色,削成粉末为黄紫色,味很苦。紫色种肉丝状,紫褐色,味苦,口含多时微麻。《形态比喻》中说“酥亩状如牦牛干肉”的就是本品。 据查证,南派医家年尼多杰曾将酥亩与花吾加以归并,年尼多杰在《大黑丸药六种加工法》(目那青毛)一书中所指的六种花吾,就含黄、紫二种酥亩。现仅根据《晶珠本草》的记载,将二者分开。花吾以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cca acinosa Roxb.收载于此;酥亩所分之红、黄、紫三种,藏医临床使用上,未加以区分,在甘南、川西、青海等地区,将酥亩均以本品入药,另就本品块茎呈扁球形,表面黄褐色,断面黄色,质硬而脆等特征基本符合黄酥亩的记载,其红、紫酥亩待查。 |
药物应用鉴别 | 除上述植物外,尚有齿瓣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和全叶延胡索Corydalisrepens Mendl. et Muchld.的块茎也作本品入药。主要区别检索如下:
1.块茎不规则的扁球形,内面黄色。总状花序3~8花;苞片全缘或下部苞片分裂或具齿牙。--2
1.块茎球形,内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总状花序多花;花序上部苞片全缘,叶为二回三出深裂或全裂。--齿瓣延胡索
2.花序排列稀疏:其下部苞片有3~5齿或3~5裂。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延胡索
2.花序排列紧密;苞片均分裂,基部楔形。叶第二回羽裂片全缘,裂片椭圆形。--全叶延胡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