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相额尔
|
汉语拼音 | GANCAO
|
拉丁名 |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罕达1m。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甚长,粗大,外皮红棕色至暗棕色或暗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奇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长8~24cm,小叶5~17,小叶片窄长卵形,倒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两面被腺鳞及白毛,下面毛较密。总状花序腋生,较叶短,花密集,长5~12cm;花萼钟状,长约为花冠的1/2,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略长,外被短毛及腺鳞;花冠淡紫红色,长14~23mm,旗瓣大,长方椭圆形,先端圆或微缺,下部有短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10,9枚基部连合,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亦不等;子房无柄,上部渐细成短花柱。荚果扁平,多数紧密排列成球状,窄长,弯曲成镰状或环状,密被绒毛腺瘤,黄褐色刺状腺毛和少数非腺毛。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亮。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区。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向阳干燥的棕钙土,含盐分较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钙质草原。在河岸沙质土生长良好。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6~7月,果期7~9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
|
药用部位 | 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异。 显微鉴别:根(直径1~2.5cm)横切面:木栓层有多层细胞组成,外侧数层呈红棕色。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存在,纤维束四周的薄壁细胞中常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偶有少数分泌细胞内含红棕色树脂状物质。韧皮部由纤维束、薄壁细胞及筛管群等交错排列而成,初生韧皮部的筛管多已颓废作条状。射线稍弯曲常成裂隙。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形大,直径约180μm,常单个或二、三成群。部分薄壁细胞中有少数红棕色树脂状物质。薄壁细胞中大多含有淀粉粒。 粉末鉴别:淡棕色。淀粉粒众多,大多为单粒,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3~12~20μm,脐点呈点状。晶纤维易察见,方晶大至30μm。纤维碎片众多,成束或分离,直径约15μm,胞腔狭窄,无孔沟。具缘纹孔导管带黄色,往往呈碎片,稀有网纹导管。不去木栓层的粉末,木栓细胞呈多角形,红棕色。有形状不一的棕色块状物。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6%~14%、甘草苦(glycyrramarin)、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甙、甘露醇、葡萄糖、蔗糖及淀粉等。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3g,加盐酸1ml,与氯仿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溶解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溶液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①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钾盐或铵盐、甘草次酸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②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能显著增强和延长可的松的作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能使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醇排泄增加,结合型减少,并可抑制垂体释放黑色细胞刺激素(MSH)。 2.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气喘,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炎。油膏用于皮肤及眼耳鼻喉科的炎症及溃疡。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直接吸收胃酸并能抑制胃酸分泌量,效力为硫酸阿托品的1/200,但有报道甘草对正常人及胃酸缺乏者能增加胃酸分泌,而酸度高者则能使之暂时下降。 4.解毒作用:甘草甜素、甘草煎剂能明显降低士的宁的毒性及死亡率,能解除急性氯化铵中毒,能预防吡唑酮类salpirin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能显著降低组织胺、水合氯醛、乌拉坦、可卡因、苯砷、升汞等的毒性,对河豚毒、蛇毒有解毒作用,能解除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的致死作用,对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及酒精引起的动物肝伤害有保护作用。甘草对阿托品、毒扁豆碱、吗啡、锑剂中毒则无效,对麻黄碱反而增加其毒性。 5.镇咳作用:一般甘草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减少对粘膜的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平。
《味气铁鬘》:性平,化性凉。
《甘露之滴》:味甘。
《形态比喻》:味甘。
《藏药配方新编》:味甘,性平。
《新编藏医学》:味甘,性平。
《藏医百科全书》:味甘,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肺热。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肺病、脉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6~9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六味大黄汤:大黄150g,水柏枝150g,冬葵果100g,甘草100g,大青盐125g,干姜50g。粉碎成粗粉,混匀,即得。可治胁肋疼痛、腹胀。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肝胃病。水煎服,每服5g,每日2~3次。 方二:十三味牛黄散:熊胆、余甘子、红花、哇夏嘎、丛菔、甘草、牦牛角、紫草、紫草茸、茜草、短管兔耳草、牛黄、红耳鼠兔粪膏各等份。以上共研成细粉,混匀,即得。有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吐血、便血、月经不调、崩漏不止以及九窍出血等症。 方三:血骚普清散:寒水石850g,紫草850g,藏木香130g,牛黄10g,余甘子350g,哇夏嘎150g,石灰华105g,甘草50g。以上共研细粉,混匀,即得。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用于血热症和必须放血而又禁忌放血者。 方四:七味葡萄散:葡萄150g,天竺黄450g,红花225g,肉桂50g,甘草150g,石榴50g,香附300g。以上七味,共研细末,混匀,即得。一日3次,一次1.5g。润肺,定喘。用于肺病、老年哮喘。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相额尔治肺病、脉病。由于生境不同,相额尔的叶可似多腺悬钩子叶。相额尔分三种,园植者为雄,水边或荒滩所生者为雌,林间沟畔生长者为中,依次而质次。后一种也称为“旺茂”。《味气铁鬘》记载:相额尔性平,化性凉。《甘露之滴》记载:相额尔性平,功效祛痰,治肺病、喉痧、干渴。《形态比喻》记载:相额尔叶小,青色,根黄色。味甘,治肺病。让钧多吉说:相额尔清一切肺热。《蓝琉璃》记载:相额尔叶黄绿色,长卵形,直生在枝上。由于产地不同,生长在园圃者雄或上品;雌者生长在河边;中性者生长在林边和河旁,为次品。《祖先口述》记载:相额尔治肺病、脉病。分雄、雌和中性三种,在此为田生者。 上述就生境所分的三种,其原植物各地均用本品。本品根长粗大,表面红棕色,断面黄白色,味甘等特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
药物应用鉴别 |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和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的根及根茎也作为甘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