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玉勾相嘎保
|
汉语拼音 | SHUANGHUAQIANLIGUANG
|
拉丁名 | Senecio dianthus Franch.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双花千里光的干燥地上部分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有粗壮的地下茎,茎高达1m,常弯折,有直立的长分枝,上部被密毛。叶常有长柄,叶片短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宽2~6cm,基部圆形或近心形,或渐狭、顶端渐尖,边缘具密的浅锯齿,下面色浅,两面近无毛,或下面沿脉被短微毛,羽状脉4~5对,上部叶小,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近无梗,排列成复伞房状、生于上部叶腋和茎端;总苞筒状,长4~5mm,总苞片4,条形,基部被绵毛,顶端钝且稍被毛,筒状花1~3个,通常2个,黄色,无舌状花,瘦果圆柱形,长3mm,冠毛浅红褐色,长约4mm。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东部、青海、四川、云南。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000~3500m的草坡、林缘、溪边。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花盛期采集地上部分。晒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表面具纵皱纹,无毛或密被微毛,质脆,髓部发达,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湿展后呈矩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下面沿脉有时可见被短微毛。头状花序大多脱落,均为管状花,1~3个,多为3个,淡黄褐色,瘦果圆柱形,冠毛浅红褐色。气微清香,味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丸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五味熊胆丸:熊胆,石韦,镰形棘豆膏,双花千里光,迭裂黄堇。
|
药性 | 味苦,性凉。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苦,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疗疮。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6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五味熊胆丸:熊胆5g,石韦50g,镰形棘豆膏25g,双花千里光50g,迭裂黄堇50g。粉碎成细粉,混匀,水泛丸,干燥,即得。用于疮疖。口服,每服2.5g,每日2~3次。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玉勾相清热,解毒、疗疮。让钧多吉说:玉勾相解诸毒。《如意宝树》记载:玉勾相生长在河川低地。功效清肝胆诸热,清解毒热有特效。玉勾相分黑、白两种。《形态比喻》记载:白色种高山不生低地生,生长在低地山沟;根茎细枝缠绕,叶像桃叶,叶背有蜡汁,花红黄色,像兀鹰头,气味芳香。为治疮解毒之良药。黑色种,花蓝色,状如紫菀花,为接骨愈伤药。接骨愈伤药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临床要分清。 本品系玉勾相白的一种。今各地用药及记载基本一致,均为千里光属(Se-necio L.)多种植物。本品枝弯折,叶片具浅齿,披针形颇似桃叶,花黄色而具冠毛,有香气等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西藏、川西、甘南、青海还用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额河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川西千里光Senecio solidagineus Hand.-Mazz.。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