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东泽嘎尔保
|
汉语拼音 | WENSHI
|
拉丁名 | Aragonite.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文石是一种低温矿物,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现代温暖浅海的碳酸盐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大多是文石。
|
动植物形态 |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文石很不稳定,易转变为方解石,故在古代碳酸盐岩石中文石不多见。内生成因的文石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后期热液作用,见于火山岩的气孔与裂隙中及温泉沉积物中;生物成因的文石产于某些贝壳中。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主要应在火山岩的裂隙和孔洞及温泉沉积物中采集。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属斜方晶系。晶体呈柱状、针状、纤维状、鲕粒状、球粒状,内碎屑等。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钟乳状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灰色、红色至黑色等。脂肪或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3.5~4,密度2.9~3.0g/cm(3),条痕白色。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取本品少许,置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则产生剧烈的二氧化碳气泡。
(2)文石与方解石及白云石的区别,可借比重不同而分别之。将矿物颗粒置于三溴甲烷中,文石下沉,而方解石、白云石则漂浮。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炮制:将文石砸碎成青棵粒大小,加唐古特乌头(重量比为50:1,即文石50份,加唐古特乌头1份),加入清水,以浸没药物为度,煮沸4小时后,弃去液汁,取出文石,用清水连续冲洗数次,即得。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涩,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涩,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固骨脂、干脓疡,敛黄水。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骨折、脑外伤、黄水病、视力减退。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9g。外用涂敷或调敷。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十五味木贼散:方解石200g,石灰华50g,红花50g,丁香50g,诃子50g,毛诃子50g,余甘子50g,甘草50g,铁蛇50g,木贼50g,茴香50g,五脉绿绒蒿50g,红耳鼠兔粪膏150g,铁屑140g,文石150g。共研细粉,用于一切眼病。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嘎尔保秋特又名嘎尔保东泽,坚硬,底粗,尖细,锤打后呈针排列状碎开(意为断面纤状或纤维状),尖锐,大而细长,色白,有喉状纹。功效同目宝巴加(代赫石)。 据查证,本品原根据矿石形态定名为纤维石,现根据矿物学更名为文石Aragonite。文石又称为霰石,与方解石为同质二象。据藏医介绍,本品砸碎后,一端粗,另一端细,形似长茅。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