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觉唯摘吾
|
汉语拼音 | SHASHENGHUAIZI
|
拉丁名 | Sophora moocrofiana (wall.) Bonth.ex Baker.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砂生槐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高50~60cm,分枝多,密生白色短柔毛,小枝先端刺状。奇数羽状复叶,托叶宿存,刺状;小叶11~17,倒卵形,先端具长硬芒状尖,长6~8mm,草质,淡绿色,两面被灰色细绢毛,后渐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较花萼短,花萼钟状,被白色长柔毛,萼齿短,约为筒部的1/5,花冠长为花萼的2倍,深青紫色,旗瓣瓣片卵圆形,瓣柄乳白色,约与瓣片等长,翼瓣瓣片较瓣柄长,龙骨瓣较翼瓣略短;雄蕊10,基部微连合,花药背着;子房有毛,具短柄,花柱内弯,柱头头状。荚果有节成串珠状,长7~11cm,密被短柔毛,含种子5~6粒。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西藏的波密、林芝、米林、拉萨、仁布、日喀则、拉孜等地。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000~4400m的干燥山坡及河谷沙丘之上。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8~10月采种子,晾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以种子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皱缩成团或长条状,完整者荚果较瘦细,呈串珠状,有密毛,含5~6颗种子,种子如豆粒,椭圆形,长3~5mm,表面粉红色或红黄相间,光滑,有时顶端附有白色膜状物,种脐点状,内凹、下方延伸有一条深颜色的线。质坚硬,种皮分离,胚乳黄色,味极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引吐胆病。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白喉、虫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1.5~2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丝瓜子、黄帚橐吾(根)、砂生槐子、唐古特乌头,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得。用于疫疠脑刺痛。口服,每服3g,每日2~3次。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觉唯摘吾引吐胆病,是生于山沟沙地的灰白色刺丛。《如意宝树》记载:觉唯摘吾解毒,生培根。让钧多吉说:觉唯摘吾治白喉。《形态比喻》记载:觉唯摘吾为最有效药物之一,遍体生灰白色刺,叶细小,花小,蓝色,果荚长,种子似豆粒,味苦,气香。功效治白喉,虫病。《蓝琉璃》记载:觉唯摘吾各地均有生长,叶细小,花灰蓝色,荚果长,种子红色。 据查证觉唯摘吾即本品。本品分枝多,先端具灰白色针刺,叶细小被灰色毛,花小深青紫色,果荚细长呈串珠状等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今各地用药基本一致。本品为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的主流品种,青海,甘肃亦有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 (Franch.) kom.Ex Pavol.种子的;云南(迪庆等地),四川除用白刺花外,尚用其变种(甘孜州)白花灰毛槐So-phora glauca Lesch.var.albescens Rehd.et Wils. 。《藏汉大辞典》译注为“苦槐”,别名作槐豆、槐子。苦槐即本品。后者为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的种子,为其同属的大树,各地栽培,无刺等而应与本品分开,且藏药不用槐树的种子。 |
药物应用鉴别 | 白刺花与砂生槐形态近似,其主要区别为白刺花叶端具小尖:花冠白色或蓝白色。砂生槐叶端具硬芒状刺:花冠青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