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索夏
|
汉语拼音 | LUCI
|
拉丁名 | Phalacrocorax carbo (Linnaeus).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肉、喉头、骨、胃、羽等。
|
动植物形态 | 通身漆黑,肩和翼部具有紫色金属光泽。颊、颜及上喉均白,略沾棕褐;头、颈杂以白色丝状羽,后头部有一不明显的羽冠。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呈鳞片状;下体蓝黑色。于生殖期中,胁下有大块白斑。嘴狭长而强,尖端钩状,下嘴有小喉囊。眼前皮肤无羽,鼻孔隐而不显。尾圆短,灰黑色。脚黑色。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广东及东北等省区。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常栖息于河川、湖泊、池塘、水库周围。善潜水,游泳,3~5只结成小群。飞行时颈和腿均伸直。在水中能用长而带钩的嘴捕鱼,以各种鱼类为食。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繁殖期在河岸、湖畔营巢,北方3~5月产卵繁殖。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捕杀鸬鹚后取肉、胃、喉头洗净,晾干,研细;羽烤焦,研细。
|
药用部位 | 以肉、喉头、骨、胃、羽等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丸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鸬鹚喉头:味甘、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鸬鹚肉:治尿闭(肉汤治鱼骨卡喉)。
鸬鹚胃:治消化不良。
鸬鹚喉头:(与消化药物相配)治积食不化,对肉类积滞有特效;治活动瘿瘤。
鸬鹚骨:治水肿病。
鸬鹚羽:(炭内服)治尿闭。(炭与蛇皮相配)治炭疽,散肿。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石灰30g,寒水石18g,鱼骨12g,狼骨12g,海螺12g,贝齿12g,共研细末,加动物油入锅中密封成炭。 方二:诃子、铁棒锤、青海大戟、秃鹫喉、鸬鹚喉、胡兀鹫喉、姜片、荜茇、胡椒、黑种草子、高原毛茛、草玉梅、硫黄各等分。 方三:姜片、荜茇、胡椒、丁香、肉豆蔻、硇砂、光明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大香、酸藤果、胡兀鹫粪炭、桂皮、草果、白矾、黑矾、沙棘果膏、干萝卜、硼砂(炒)、短尾铁线莲、鬼箭锦鸡儿各等分,共研细粉。 将以上三方药各等量,共为细末,混匀,蜂蜜为丸,至豌豆大小。日服3次,每服3~5粒,温开水送服。可治疗食管、胃、肠痞瘤。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载:鸬鹚喉头与消化药相配,帮助消化,特别是消化肉食效果好。骨干腹水。肉除邪,利尿,肉汤治鱼骨卡喉。其毛炭与蛇皮炭相配治炭疽,散肿。尾翎烤焦内服开通二便闭结。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