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夏尼
|
汉语拼音 | QIAN
|
拉丁名 | Plumbum.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铅为金属元素的一种。
|
动植物形态 |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青海,其他省也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产于白云质石灰岩空穴中,常与硅酸镁及砷酸盐、闪锌矿伴生。但天然单独产出的很少。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
药用部位 | 一般药用者多用其化合物,由方铅矿、白铅矿、硫酸铅矿等加工提炼而成。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属等轴晶系。呈八面体及菱形十二面体。本品常见为意向形状,为灰白色,切面有光泽,露置空气中则生氧化物的薄膜,而失去光泽。划于纸上则显黑色条痕,不透明,体重。密度11.34。硬度2~3。熔点327.5℃。
|
中药化学成分 | 主要为金属铅,优良品中铅可达99%;因矿石的质量、冶炼与精制方法之不同,常夹杂其他金属,如少量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银,其次是金。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易熔融,火焰显淡蓝色。
(2)易溶于硝酸、醋酸,在稀盐酸及硫酸中几乎不溶。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中医常用的炮制方法:①将方铅矿捣碎,加铁屑为脱硫剂,并添催熔剂,置于高热炉中使熔融,还原之,即析出金属的铅。PbS+Fe→Pb+FeS;②取白铅矿石捣碎,加炭末均匀混合,盛于坩埚中,加热烧灼之,使其还原,至铅熔融时即倾泻之,除去残渣,冷却、凝固后即得,PbCO(3)十2C→Pb+3CO↑
|
中药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涩、辛,性平。有毒。
|
归经 | |
功效 | 解水银毒,去腐肉。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一日2~3g。外用适量,不可久用。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1)铅在治疗上很少应用,但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慢性铅中毒系重要职业病之一。 (2)铅主要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吸收后由体内排泄极慢,绝大部分沉积于骨中,沉积骨中的铅盐并不危害身体,中毒的深浅主要决定于血液及组织中的含铅量,血中铅含量如超过0.05~0.1毫克%,即产生中毒症伏。 (3)铅主要由肠与肾排泄,肠排泄量一般较肾多。尿中铅量超过0.05~0.08毫克/升时,应考虑有铅中毒可能。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述:铅解毒,去腐肉。本品来源有三种:冶炼像银矿石一样的铅矿石;冶炼银的塔旦石;冶炼地下的一种甚重要的黄绿色的叫做“塔旦”石的矿石。上述三种,无论哪一种,都是冶炼时流出的熔液,因矿石颜色不同,出现黑、白两种铅。铅灰与铅配伍能解毒,铅灰白色者质佳。乌发、须、眉时,用黑铅灰。制水银时,等份相配为好。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