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占巴嘎
|
汉语拼音 | MUHUDIE
|
拉丁名 | Oroxylum indicum(L.) Vent.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乔木。高7~12m,树皮厚,可见皮孔。叶对生,3~4回羽状分裂;小叶片椭圆形至宽卵形,长6~14cm,宽4~8cm;叶柄短。总状花序顶生,总花梗长约30cm;花萼肉质,钟状;花冠橙红色:四强雄蕊,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被绵毛,花柱长6cm,柱头为两枚半圆形的薄片。蒴果扁平,木质,长30~90cm,宽5~8.5cm;种连翅长6~7.5cm,宽3.5~4cm,除基部外全被翅包围。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福建、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溪边及灌木丛中。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秋、冬两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干燥成熟种子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为蝶形薄片,种皮除基部外,三面延长成宽大菲薄的翅,长5~8cm,宽3.5~4.5cm,表面浅黄色,翅半透明,有绢丝样光泽,上有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体轻,剥去种皮,可见一层薄膜状的胚乳紧裹于子叶之外。子叶2,蝶形,黄绿色或黄色,长径1~1.5cm,无臭,味微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种子含脂肪油20%,其中油酸占80.4%。又含黄芩甙元(baicalein)、特土甙(tetuin)、木蝴蝶甙A(oroxin A)、木蝴蝶甙B(oroxin B)、白柯素(chrysin)等。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肝热病、咽喉症。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1.5~3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木蝴蝶、柿子、葡萄煎汤,再加蜂蜜、竹黄、红花、鸱枭翎毛燎焦少许、沙棘少许,制成粉末。内服,治百日咳。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木蝴蝶清热,解毒,治肝病,咽喉病。木蝴蝶产于印度,角果坚硬,状如胡兀鹫尾,宽约四指,长约一箭;每角果中有白色果实,约七、八百粒,状如菥蓂果,表面光滑。 据查证,本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