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木吾
|
汉语拼音 | QINGHAISHAXI
|
拉丁名 |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Strauch).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鬣蜥科动物青海沙蜥的全体、血。
|
动植物形态 | 体长形,头和身躯扁平,长60mm左右,尾长约70mm,无鬣鳞。头部宽圆,吻棱不显;鼻孔略朝向外侧,左右鼻鳞间有数排小鳞;头顶两眼间具有一小白点,眼上方外侧呈棱角边缘,上、下眼睑游离缘的一排鳞片向外突出,呈水平状;鼓膜不显。咽喉部有横沟褶。背部鳞小而均匀,四肢背面鳞具棱,胸、腹部鳞光滑。尾基粗扁,后端鳞逐渐具棱。头、背为灰褐色,颌缘有深浅相间的纵纹。背部具不规则的深色斑纹,并散缀浅色点,背中央具浅色纵纹。喉、胸、腹部缀大黑斑,四肢与尾部有斑纹。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青海、甘肃、新疆、四川等省区。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栖息于半荒漠或沙漠地区。在沙地筑洞,洞口呈半圆形,穴洞构造简单。日出后活动,通常以匍匐潜行的方式猎食。体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行动敏捷迅速,全身紧贴沙土表面,急速左右抖动,很快钻入沙内。以各种小昆虫为食。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捕杀后,去其内脏、尾、爪后,将全体晒干或晾干。
药用时将少许麝香、诃子放入水中搅拌,用其液搽拭体内外,而后裹以调好的面粉,置火灰中煨烤。待面粉表皮之色焦黄时,去掉面粉,研细后备用。取血,晒干,研细备用。
|
药用部位 | 全体(去除内脏、尾爪),血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全体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氨基酸。该属某些种,脑含总糖脂6.15~10.87mg/g,脑苷脂类(cerebroside)3.97~7.67mg/g,硫脂类(sulfatide)1.56~3.2mg/g(湿重)。脑苷脂类及硫脂类含C(14)~C(27)饱和及一不饱和脂肪酸,非羟基C(24)~C(27)脂肪酸35.8%~77.9%。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汤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咸,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整体:功能恢复肾腰阳气,壮阳。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肾寒病、阳萎等症。
血:治内脏损伤。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5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熊胆、诃子、啄木鸟肉、沙蜥蜴肉、全蝎肉。以犏牛乳酥油配伍令服。治僵踡症。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述:沙蜥肉壮阳,解毒,治肾寒病,虫病。沙蜥亦称要曲合、西玛吕固,沙中挖洞而居,淡黄色,有斑点。跑得很快,尾长,体大小约一拇指。《四部医典》中记,沙蜥蜴配伍须用蛙肉、黄商陆;蛙肉配伍须用沙蜥蜴肉。沙蜥蜴,功效是治虫病,解毒。
|
药物应用鉴别 |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Peiers为有鳞目蜥蜴科动物,与青海沙蜥亦有同样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