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布嘎莫拉
|
汉语拼音 | CHUANMUXIANG
|
拉丁名 |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川木香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直径1~2.5cm,外皮褐色,少有分枝。几无茎。叶基生,呈莲座状平铺地面,叶柄长4~12cm;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9cm,宽8~13cm,通常5~7羽状分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有细锯齿,两面均被伏毛,下面并疏生蛛丝状毛和腺点。头状花序单一或6~8个集生于枝顶,直径约3cm;苞片有缺刻或齿裂,生于花序梗上,放射状排裂在花序外圈;总苞片4列,卵形至披针形。花紫色,全为管状花,长达35~40mm;雄蕊5,花药箭形,顶端有长尾,子房下位。瘦果扁平,具三棱,有宿存冠毛,冠毛多层,芒状不等长,最外层皱曲,先向下曲后又向上反折。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700~4200m的高山草地。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6~7月,果期7~10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冬秋季挖取根部,去掉泥土、须根及地上部分,过长者横断为二,过粗大者纵剖为两半,使呈半圆柱形,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根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约2cm;表面黄棕色至褐色,粗糙,可见由淡黄色纤维束构成的致密斜方形网纹,有时根头呈焦黑色而有粘性。体轻,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可见点状油室及径向裂隙,有的中空。气香而特异;味苦,嚼之粘牙。 显微鉴别:根(直径1.5cm)横切面:木栓层为4~6列木栓细胞。韧皮束中有多数木化纤维束,排列较规则,成十数排。形成层呈环。木质部导管旁伴有木纤维束。油室散在于韧皮射线及木射线中,直径70~200μm。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挥发油及菊糖。挥发油中含川木香内脂(mokkolacto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培根之热。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血病、胁肋痛。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1.5~4.5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载:川木香清培根热。同园植藏木香除种类区别外,叶茎亦比藏木香小,根单一,白色,很坚硬,状如蝇子草根,味很辛辣。《如意宝树》中记载:布嘎莫拉能使干瘦者肥胖。《比喻螺眼》中记载:布嘎莫拉状如蝇子草根。让钧多吉说:“川木香治肋痛。”据考,本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
药物应用鉴别 | 灰背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 var.cinerea Ling亦可作本品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