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多居
|
汉语拼音 | YANGQISHI
|
拉丁名 | Actinolitum.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硅酸盐类角闪石族矿物阳起石。
|
动植物形态 |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日喀则、青海祁连等地,东北地区、云南、贵州、河南、山西、湖北等省亦产。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是典型的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结晶片岩与火成岩的接触带。有时也发生在变质作用形成的结晶片岩中。阳起石是硅卡岩中常见的矿物,与透闪石、绿帘石等共生。另外,阳起石也是某些片岩和热液蚀变基性火山岩中的主要矿物,与滑石、绿泥石共生。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全年可采,挖出后,除去杂石、泥土,砸碎生用。煅阳起石:可取净阳起石,砸成小块,置坩锅中,在无烟炉中煅烧至透红,取出放入黄酒内淬之(每50kg阳起石,用黄酒10kg)。晾干,碾细备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属单斜晶系。单晶体呈长柱状、针状,有时呈毛发状。通常呈细放射状、棒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其纤维状体类似石棉者叫阳起石石棉。 本品呈灰绿色、墨绿色、绿色,因铁的含量不同而引起颜色的差异。玻璃光泽。体重而质地松软,易剥离,断面呈纤维状或片状。易纵向裂开,研碎后呈丝状,其丝绵状软而光滑,富弹性,粘附皮肤上不易去掉且发痒,硬度5~6,密度3.02~3.44。无臭。以针束状、灰白色、有光泽、易研碎者为佳。 |
中药化学成分 | 主要为Ca(2)(Mg·Fe)2/5+(Si(4)O(11))(2)(OH)(2),其中含氧化钙13.8%,氧化镁24.6%,氧化硅58.8%,氧化铁6%~13%,水2.8%。尚含微量元素,有锰、锡、铝、铜、锶等。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本品少许置火焰上烧之,变红色而不溶;离火后,烧过的部分略变黄色。
2.吹管灼烧时难熔,不导热。
3.不溶于酸,但若其中的杂石未去净,则加酸会产生微量气泡。
4.涂于皮肤上发痒。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汤剂,散剂,膏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有兴奋生殖机能的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涩,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益筋,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各种筋病。
|
用法用量 | 3~5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斑蝥、金礞石、肉桂、小豆蔻、阳起石、青竹皮。八岁童便为引,内服。可从小便中排出妇女血病。 方二:寒水石、代赭石、结核状赤铁矿、纤维石、“白纳”、自然铜、阳起石、蛇菊石、金矿石、银矿石、铜矿石、铁矿石、硼砂、银朱、石灰华、红花、丁香、肉豆蔻、小豆蔻、草果、乳香、草决明、黄葵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没药、麝香、硫黄、小米辣、波棱瓜子、藏木香、木香、文冠木。以上诸药共为细粉,用白糖调和内服。可干燥麻风病的黄水。 方三:七味檀香散:紫檀香、阳起石、石灰华、肉豆蔻、红花、木香、人胆。人乳调和涂擦,并敷以凉性的创伤敷料,主治各种创伤。 方四:各种胆汁、阳起石、藏菖蒲、诃子炭、蒲公英乳汁、人乳等制成软膏。涂于大筋部位的整个后颈。主治大、小创伤。 方五:香附炭、熊胆、白石棉、竹青皮、面粉、稠酒糟、筋腱等。共研,盐水调和,在局部涂擦后包扎。主治大小筋扩散伤热。 方六:代赭石、阳起石、龙骨、斑蝥、人脚骨、甘松、甘草、花椒、藏菖蒲、碱花。共研细粉,以陈酥油调和,涂擦。可治青腿牙疳病。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述:阳起石益筋。本品分为上品和下品两种,两品均产于土中。上品色青,有白光,状如干筋,捣撕时有如秃鹫羽毛状纤维,口中嚼时如嚼筋,有白泥,据说印度等地用作织布。下品如木,捣时裂而不碎,前后折时能折断。
|
药物应用鉴别 | 在药用中发现有三种矿石当阳起石入药。即透闪石、阳起石和普通角闪石,在矿物学中,三种均属角闪石族的矿物。
从颜色的深浅可辨认出透闪石和阳起石。这与含FeO的量有关,含铁量大,颜色加深,纯粹的透闪石不含铁,白色,当FeO含量达到3% 时,呈浅绿色。阳起石含6% ~13% 的FeO时,而呈绿色。二石间有互相过渡的性质,通常界线不明显。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故认为二石都可当阳起石药用。而普通角闪石与阳起石是同族矿石,但与之有别,不应当作阳起石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