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坎巴
|
汉语拼音 | HUANGHUAHAO
|
拉丁名 | Artemisia annua L.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草本,根单一,垂直。茎单生,高100~200cm,有纵棱,分枝多而长。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无毛,或幼株叶背微有极稀疏的短柔毛,后无毛。叶纸质。下部叶有柄,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cm,宽2~6cm,3(~4)回栉齿状的羽状深裂,侧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小裂片栉齿状三角形,长1~2mm,宽0.5~1mm;中肋明显;中轴两侧无狭翅而无小栉齿或上部有数枚小栉齿;叶柄长1~2cm,有假托叶。中部叶与上部叶具2~3回栉齿状的羽状全裂,苞片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球形,多数,直径1.5~2.5mm,有短梗,下垂或斜生,在茎与分枝上组成宽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背面无毛;雌花10~18朵;两性花10~30朵,花深黄色。瘦果小,椭圆状卵形。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遍及全国;广布于欧洲、北美,也是亚洲北部的广布种。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500~3600m的山坡、林缘、路旁、河岸旁、草原、半荒漠以及庭院附近。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果期8~11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在每年花果时期割取全草,或于立秋开花后割取花枝,拣净杂质,阴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以全草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植株有浓烈的香气。茎圆柱形,有纵棱,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质略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央髓部白色。叶多皱缩或破碎不全,完整者展平后,可见叶质薄,轮廓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深裂。头状花序球形,多数,直径1.5~2.5mm,有短梗,基部有线形小苞叶。味苦,有清凉感。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类圆形,边缘呈波状弯曲。表皮细胞一列,扁平或呈长方形,被角质层。皮层狭窄,3~5列细胞,突起处常见厚角细胞,凹下处细胞呈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细胞较大,类方形,胞壁木化呈马蹄形增厚。中柱鞘纤维束盔帽状,位于维管束顶端,纤维厚化,木化程度高,胞腔极小。维管束环列,14~15个。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列,部分薄壁细胞木化。束鞘有时明显。髓部宽广,细胞类圆形,外侧部分细胞木化,纹孔易察。散布小球晶,直径5μm。 粉末鉴别:黄绿色。非腺毛较少,轮廓圆锥形,由3~7个细胞组成,顶端细胞缢缩成尾状。基部细胞直径25~62μm,壁稍厚,内常有黄棕色物质。叶碎片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波状弯曲,不均匀增厚。不定式气孔类圆或长圆,直径20~25μm,长28~35μm,副卫细胞3~4个。细胞内散布小球晶,直径2~5μm。花粉粒类球形,直径17~22μm,具三孔沟,表面有明显的密集疣状雕纹。纤维成束或散在,壁厚,沟纹不明显,直径7~13μm。草酸钙结晶众多,为方晶或砂晶,直径7~29μm。导管为网纹和螺纹导管,直径10~35μm。味苦,气微香。 |
中药化学成分 |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α-蒎烯(α-pinene)、松油醇-4(terpinen-4-01)、龙脑(borne-ol)、莰烯(camphene)、樟脑(camphar)、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香橙烯(aromadendrene)、γ-杜松油烯(γ-cadinen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王古)(王巴)烯(copaene)、蒿酮(artemisia ketone)、异缬草酸苄酯(benzylisovarate)、三甲基双环庚烯(3,7,7-trimethylibicyclo(3,1,1)-2-heptene)。地上部分还含有香豆素类、东莨菪内酯、东莨菪甙等。青蒿素为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重要的抗疟成分,治各种类型疟疾,具速效、低毒的优点。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膏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毒性:给小鼠灌服黄花蒿素,ED(50)为154.2mg/kg;LD(50)为3361mg/kg。对死亡小白鼠病理解剖所见,心、脾、肝、肺、肾瘀血及轻度变形。大鼠按200~400mg/kg肌注,每日一次,连续七日,一般情况良好多血中转氨酶亦在正常范围。 对家兔心电图,给药前后比较,观察第Ⅱ导程六小时,呈现QRS电压增高,八小时后伴有心律变慢,ST段及T波无明显改变。 狗亚急性毒性实验,用黄花蒿素油混悬剂16.67~41.76mg/kg肌注,每日8次,连续21天,对体重、血象、肝功能、脑电无明显影响,但给药后室性心律不齐出现率增加50%(P<0.05),血中非蛋白氮平均增加23.5mg/100ml (P<0.05),故在临床上大剂量用药时,应注意对心电及肾功的观察。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犬,小鼠,兔。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黄花蒿,秦艽,酸模叶。
|
药性 | 味苦,性寒。
|
归经 | |
功效 | 消肿,止血。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疮疡。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9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黄花蒿、秦艽、酸模叶各等量,捣烂贴敷,治痈疽肿痛。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藏汉对照字典、辞书,将坎巴译为青蒿或黄花蒿。在查证中,发现青海地区的藏医大都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是误译。经查对《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书,本品的形态特征与书中有关坎巴的记载不尽一致,现暂作坎巴收入本书,有待进一步查考。
|
药物应用鉴别 | 中药商品药材所用的青蒿与本品是同一种植物。民间作清热、解暑、凉血药,用治湿热黄疸,盗汗和各种出血。但本品与植物分类上所俗称的青蒿不同,其学名为Artemisia apiacea Hance,后者不含青蒿素,无抗疟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