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牙儿札更布
|
汉语拼音 | DONGCHONGXIACAO
|
拉丁名 | 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e.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
动植物形态 | 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吸取养分,以致幼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第二年四、五月间,此菌由虫体头部生出子座似小草,夏初出土,故名冬虫夏草。被冬虫夏草菌寄生仅剩下表皮而体内充满菌丝体的虫草蝙蝠蛾幼虫,当年自其头部或口长出1cm左右长的子实体,第二年春,化冻后,子实体迅速生长,并伸露于落叶层外。子实体一般可分为下面的柄部(不孕部分)和上面的头部,柄部细长呈柱状,初呈淡绿棕色,以后变为深褐色,系由许多细长致密的菌丝组成,表面有细小的纵向条纹。头部即子座(可孕部分),略膨大呈圆柱形,紫黑色,初期内部充实,成熟后则中空,10~45×2~6mm,顶尖瘦削,子囊壳生于子座的表面,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每个子囊壳在子座的表面露出一个小孔,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一小孔内为一空腔,其内产生许多长条形顶部有厚壁的子囊。子囊细长,240~485×12~16μm,每个子囊内通常有两个线形子囊孢子,初期无横隔,后期形成多数横隔,不分为小段,160~470×5~6.5μm。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青海、甘南、川西;云南、贵州亦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灌丛林地、高山稀疏灌丛草坡。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秋后(9月初)子实体成熟时,子囊破裂,子囊孢子受膨压而被抛散出,散落于地面,随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去,子囊孢子侵入虫草蝙蝠蛾幼虫体内。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本品易至,须贮于干燥通风处,最好冷藏。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由幼虫尸体及从其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子实体)相连而成,全长8~10cm。虫体似蚕,长约3~6cm,直径4~7mm。外表呈深黄色至黄棕色,粗糙,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质脆,易折断,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呈深黄色。头部长有子座,多单生,稀见2~3个。子座呈细柱形,略扭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有细纵纹,长4~7cm,径约3mm。子座质较柔韧,折断时内心呈空腔,黄白色,似纤维状。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鉴别:菌座头部横切面:囊壳长椭圆形,呈径向延长,长238~255μm,宽110~145μm,周围呈棕色,排列于横切面的外周,大部分嵌入囊座。充满菌丝体。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水分10.84%、脂肪8.4%、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碳水化合物28.90%、灰分4.10%。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13.00%(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82.2%(油酸31.69%、β-亚油酸68.31%)。又分离出腺嘌呤、腺嘌呤核苷、尿嘧啶、二十烷、蕈糖、D-甘露醇、麦角甾醇、生物碱、硬脂酸、乙-丙氨酸等。其中甘露醇含量为7%~9%,甘露醇用于脑水肿,可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有祛痰作用。青海产冬虫夏草中除甘露醇外,尚含二种糖醇类物质,分子式为C(6)H(14)O(6)。蛋白质氨基酸达17种和0.004%~0.37%的游离氨基酸,如赖氨酸、牛黄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十九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较多,这是虫草补益作用的物质基础,尸体中氨基酸种类略多于子座,含量多数高于子座,这说明“子座短者为佳”和“虫体肥壮、色黄者为佳”的道理。 1951年Cunningham等从蛹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培养液分得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即3’- 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并已人工合成。冬虫夏草素是一种核苷抗菌素,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Ehrlich ascites肿癌细胞生长,在试管内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猪出血性败血症杆菌及葡萄状球菌的生长。冬虫夏草中另含维生素B(12)0.29μg/100g,并含有极微量的重金属(在10~20%之间)和砷盐(16.0ppm)。在微量元素中,以钾、钙、铬、镍、锰、铁、铜、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取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1∶7)1ml,于荧光下观察,溶液呈淡蓝紫色荧光;取本品水浸液(1∶10)1ml,置荧光观察,溶液呈黄蓝色荧光。
2.取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1∶7)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溶液呈黄色。
3.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7)1ml,加入浓盐酸4~5滴及少量锌粉,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溶液不呈红色。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汤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1.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其酒精浸出液1∶4000~1∶100000浓度时对结核杆菌H(37)RV有明显抑菌作用,对肺炎球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1)冬虫夏草制剂给小鼠灌胃能明显提高机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吞噬指数及吞噬百分率均明显提高,而且,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亦明显增高,进一步证实药物能使小鼠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的数量增加,并使细胞处于激活状态。 (2)能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可对抗由氢化考的松及环磷酰胺所致的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及脾细胞的免疫溶血活性,而对正常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3)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药物对DNCB所致小鼠退发型过敏反应有双向作用;对家兔血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 (4)皮下及腹腔注射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重量及加速脾脏核酸和蛋白质更新的速度。兔疫器官脾脏的RNA,DNA及蛋白质等成分均明显增加,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形成的百分率。 (5)虫草多糖对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使血清IgG及血浆皮质酮升高,能使脾脏明显增重及脾中浆细胞明显增生,并能对抗可的松及环磷酰胺所致的脾脏重量及白细胞下降,特别是能对抗可的松所致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降低和血浆皮质酮的抑制、而不降低可的松的抗炎作用。滋阴类中药可对抗糖皮质激素反馈抑制作用,故虫草多糖的上述效应可视为虫草的滋阴作用。虫草多糖尚能增加脾脏营养性血流量,有一定抗放作用。 3.抗癌作用:(1)冬虫夏草制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ECA、小鼠肉瘤S(180)、小鼠肉瘤S(37)、小鼠乳腺癌MA-737、小鼠Lewis肺癌等移植性肿瘤均有抑制作用。 (2)临床应用虫草合剂治疗骨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获一定疗效。 4.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1)可提高小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使大鼠肾上腺增重,并提高其胆固醇的含量。 (2)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可使去势大鼠精囊增重。 (3)对小鼠的血糖浓度有调节作用,能提高空腹小鼠的血糖含量。 5.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水肿,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肿胀及肉芽组织增生,显示药物对动物的急、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6.对心、血管、血液系统的作用:对蛙之离体及在位心脏、家兔离体心脏均呈现抑制作用,使心跳变慢。离体兔心输出量则明显增加,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7. “适应原”样作用:虫草制剂能明显增强小鼠的常压耐缺氧能力,且能特异性地提高小鼠心肌的缺氧耐力,此外,还能延长饥饿小鼠的游泳时间。通过小鼠负荷游泳试验、常压耐缺氧试验和肌力紧张测定试验均证明冬虫夏草能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P<0.05),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效应。 8.祛痰和平喘作用:虫草制剂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并有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豚鼠哮喘的作用,此作用较氨茶碱125mg/kg体重的作用为强。与氨茶碱合用,有协同平喘作用。体外实验,对离体豚鼠支气管有明显舒张作用,且能加强肾上腺的作用。 9.其他作用: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和催眠作用,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镇静作用,可对抗菸碱和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对离体兔肠及离体豚鼠子宫平滑肌均呈现抑制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毒性:1.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腹腔给予冬虫夏草水提液,LD(50) 为23.7±0.37g/kg;SC为38.0±5.18g/kg,POLD(50)>100g/kg。中毒症状为安静、呼吸变深而慢,随之发生痉挛,呼吸抑制而死。 2.亚急性毒性试验,用犬经过3个月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冬虫夏草对犬无不良影响。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小鼠,大鼠,豚鼠,蛙,兔,犬。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方一:冬虫夏草。
方二:冬虫夏草,炖肉或炖鸡服。
|
药性 | 甘,温。
|
归经 | |
功效 | 滋肺,补肾。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培根病、肺病、筋骨疼痛。
|
用法用量 | 配方或单用。每次6~15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冬虫夏草16~30g,配老雄鸭蒸服。治气虚咳喘。 方二:冬虫夏草15~30g,炖肉或炖鸡服。治贫血;阳痿、遗精。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始载于公元八世纪《月王药诊》,其功效治肺部疾病。《图鉴》记载:“冬虫夏草生长在高山雪线灌丛林地。清肺热,治肺病、培根病。”《金汁甘露宝瓶札记》载:“冬虫夏草味甘,性温。滋补肾阴,润肺,治肺病、培根病。”《吾三卷香》记载:“冬虫夏草可治胃痛,筋骨疼痛。”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