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榜然木
|
汉语拼音 | YUANSUILIAO
|
拉丁名 | Polygonum macrophyllum D.Don.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蓼科植物圆穗蓼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8~25cm, 根状茎粗壮,茎直立,不分枝,通常2~3条从基部发出,基生叶长圆形或带状披针形,长3~9cm,宽1~2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向下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具叶柄;茎牛叶较小,狭披针形,无柄或近于无柄;托叶鞘膜质,长2~3cm,顶端偏斜。总状花序成穗状,顶生,直立。长1.5~3cm;苞片褐色,膜质,卵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急尖;花小,粉红色或白色:花梗细,长约4mm,花被5裂,裂片阔卵形;雄蕊8,花丝扁平,长短不一,花药卵形,雌蕊1,花柱3,线形,伸出花被外,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棱,黄褐色,有光泽。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陕西、湖北及贵州有分布,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亦有。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000~5000m的高山草甸和灌丛林地。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7~8月,果期8~9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开花盛期采集,去净枯叶,残存叶迹、须根,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全草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根状茎呈块状、钩状或稍弯曲。表皮棕红色至棕黑色,有皱纹及多数疣状突起。质坚硬,断面扁圆形,浅红色,颗粒状,中心部分暗红色。茎长短不一,皱缩,扭曲,有节,节上有淡黄色的膜质鞘。叶片带状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卵圆形,顶生;花小,花被片白色;雄蕊8枚。气微,味苦、涩。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膏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甘、涩,温。
|
归经 | |
功效 | 止泻,消肿。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用于血病、寒泻、跌打瘀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配方9~15g;外用,鲜品捣烂,干品研细调醋或青稞酒,适量。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如意宝树》记载:“榜然木止寒泻。《现观》记载:“榜然木生长在高山草甸,叶细如锉,茎细短。花白色,状如头。种子细小,黄色,有光泽,三角形,根褐色,状如头花蓼的根,味甘、涩,性温。功效止寒泻。《温岛合》中说:“榜然木生长在坚硬的高山草甸。叶细,状如锉,茎细、短。花白色,状如头花蓼的花。种子细小,黄色,有光泽,三角形,状如荞麦粒。根白色,状如头花蓼根”。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