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德玛美多
|
汉语拼音 | DABANSHANDUJUAN
|
拉丁名 | Rhododendron dabanshanense Feng et Wang.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杜鹃花科植物大坂山杜鹃的花和叶。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灌木,高1~1.5m。树皮灰色或深灰色,常成薄片状脱落。小枝粗壮,淡黄绿色,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7cm,宽2.5~3.3cm,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黄绿色,两面均光滑无毛;上面主脉微下凹,下面凸起,两面侧脉和网脉均明显,叶柄粗壮,淡黄绿色。长1~1.2cm,上面扁平,下面圆形,均光滑。花序伞房状总状,花轴长约1cm,具9~12朵花;花梗长1~1.5cm;花萼短小,长约2mm,萼齿钝尖,边缘光滑,花冠漏斗状,白色,管长约1。2cm,裂片5,圆形;雄蕊9~10枚,花丝长7~15mm,中部以下微被短毛;子房上位,卵圆形,褐色,有纵沟纹,花柱长8~12mm。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西部。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600~3800m的灌丛林带。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5~6月,果期7~8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开花盛期采收花、叶,除去枝和枯叶杂质,晾干。
|
药用部位 | 以花和叶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叶革质,卷曲呈圆筒状或双卷曲。质脆,易碎;叶柄半圆形,黄绿色,长5~7mm。完整叶片长椭圆形,长5~8cm,宽2.5~3.5cm,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微反卷,上表面绿褐色或褐色,下表面淡黄色或淡褐色,光滑,被黄色或灰白色绒毛。稀有嫩枝,节间短,圆柱状,表面淡绿色,有纵皱纹,节易折,断面略平坦,内面白色。气香,味苦。 花淡黄色或类白色,管部黄褐色,皱缩,易碎,花丝细长,花药白色,卵圆形,完整花展开呈漏斗形,长1.2~1.6cm,花冠5裂,裂片圆形,雄蕊9~10;气清香,味苦、涩。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扁平长方形,外被角质层,较厚;下表皮细胞1列,扁平长方形,稍小,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2列;叶肉栅栏组织3~5列细胞。海绵组织细胞约4列,有气室。主脉明显向下凸出,维管束外有维管束鞘1环,在主脉为1~4列木化纤维排成断续的环。侧脉上方是一束木化纤维。主脉周围有无色和含内含物的薄壁细胞,马蹄状,为外韧型,或少见双韧型,木质部排列整齐,有单列射线,上方是薄壁组织,胞壁加厚,含内含物。 粉末鉴别:淡黄色,味涩微苦。叶碎片散在,黄色或淡黄绿色。表皮细胞较常见,淡黄色,多边形,壁稍加厚,平直。木化纤维少见,淡黄色,多束生,厚壁生少数单纹孔。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本品粗粉2g,加乙醇15ml温浸2小时,滤过,取滤液供下述试验:
1.取滤液2ml,加镁粉少许,滴入浓盐酸2滴,显红色。
2.取滤液0.5ml, 加三氯化铝试液2滴,显黄绿色。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丸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经临床观察,大坂山杜鹃的水提物,对慢性气管炎具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肺。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肺脓肿、肺病、咽喉疾病、气管炎、梅毒炎症。
|
用法用量 | 一次3~6g,一日3次,冲服。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本品对于胸脓有特效。治胸腔脓疡。《图鉴》记载:本品生阴坡。茎坚硬,皮和茎槽状,黄色,花粉红色,大而色艳。干脓液。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