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大黄 -藏药君姆札药物说明书
    

大黄

  
品名
藏名:君姆札
汉语拼音
DAHUANG
拉丁名
1.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2.Palmatum L.;3.R.officinale Baill.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动植物形态
1.唐古特大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株高大粗壮。根及根茎圆锥状或圆柱状,肉质肥厚。长25~50cm,径6~12cm,不分枝或分枝(栽培者分枝甚多),表面棕褐色或黄褐色,有横皱纹。茎粗壮,单一,直立,高1.5~2m,中空,有节,节膨大。基生叶多数,叶片宽卵形、宽心形或近圆形,基部心形,长30~40cm,长宽近相等,掌状5~7深裂,裂片再作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狭披针形或狭长条形,顶端渐尖,上面深绿色,疏生小乳头状突起,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稀疏短柔毛,叶柄长30~40cm,粗壮,肉质,半圆形或类圆形;茎生叶互生,较小,叶柄亦短;向上递减,托叶稍大型,膜质,黄褐色、棕褐色或棕红色,密被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大型,分枝繁多,小枝挺直,花序轴密被乳头状毛;花小而多,排列紧密,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冠淡黄色至淡紫色,花被片6枚,两轮排列,外轮3片稍大,长约1.2mm,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9枚,花丝纤细,花药卵形,黄白色,露于花被片外;子房上位,三棱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呈“V”字形。瘦果三角形,长约1cm,具翅,顶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紫褐色或黄褐色。
2.掌叶大黄:植株与唐古特大黄相似,唯不同者是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30~40cm,掌状分裂,裂深至叶片的1/2左右,裂片5~7枚,宽三角形,有时裂片再作羽状分裂或有粗齿,基部略呈心形。花紫红色或带红晕的紫色,开展后呈淡黄色,瘦果三棱形,沿棱生翅,长1cm左右,宽7~8mm。
3.药用大黄: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叶片宽卵形或矩圆形,直径30~40cm,掌状浅裂,裂深至叶片的1/4~1/3左右,裂片宽三角形或大型钝齿。花小黄白色;花梗细弱,中部有关节。瘦果三棱形,沿棱具翅,长10mm左右,顶端微凹,基部呈心形,棕色。
动植物资源分布
1.唐古特大黄:产于西藏、青海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 2.掌叶大黄: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亦有分布。 3.药用大黄:产于四川、云南西北部,湖北、河南、贵州亦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1.唐古特大黄:生于海拔2800~4400m的林下、灌丛林地、河洼阶地、肥沃谷地。 2.掌叶大黄:生于海拔1700~3900m的山地林下、灌丛林缘、草坡湿地或河滩。 3.药用大黄:生于海拔800~2800m的林缘、草坡。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1.唐古特大黄:花期6~7月,果期7~9月。
2.掌叶大黄:花期6~7月,果期7~8月。
3.药用大黄:花期6~7月,果期7~9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药用部位
以根和根茎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有部分外皮残存,具粗皱纹和偶有绳孔,偶见“星点”(异型维管束)。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明显,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显微鉴别:掌叶大黄根的横切面:木栓层及皮层大多数已除去,偶有残存。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1~2个细胞,内含物棕色;导管非木质化,常数个相聚,排列稀疏。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和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粘液腔,内有红棕色物质,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鉴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2~55~70~138μm,棱角大多长宽而尖。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类圆形,直径3~24μm,脐点几全为星点,也有裂缝状;复粒较多,由2~6~12分粒组成。网纹导管较多见;导管直径11~144μm。
中药化学成分
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2.8%~3.5%,其中为游离状态的0.52%~1.48%,结合状态的约2%。
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rbein,C(15)H(8)O(6))、大黄素(emodin,C(15)H(10)O(5))、大黄酚(chr-ysophonol,C(15)H(10)O(4))、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C(15)H(10)O(5))、大黄素甲醚(physcion,C(16)H(12)O(5))、异大黄素(isoemodin,C(15)H(10)O(5))等。
结合状态蒽衍生物有:1.蒽醌甙类有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mono-β-D-glucoside,C(21)H(18)O(11))、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physcion  monoglucoside,C(22)H(22)O(10))、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aloeemo-din  monoglucoside,C(21)H(20)O(10)·1/2H(2)O)、大黄素葡萄糖甙(emodin monoglucoside,C(21)H(20)O(10)·1/2H(2)O)、大黄酚葡萄糖甙(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
C(21)H(20)O(9)·H(2)O),以上除大黄酸-8- 葡萄糖甙外,其余甙的糖结合在甙元的C(8)或C(1)上。
2.双蒽醌甙类有番泻叶A 及B(sennoside A、B,C(42)H(38)O(20),互为异构体)、番泻叶甙C(sennoside C,C(42)H(40)O(10)),以及1,8一二羟-3-甲基-6-甲基-蒽醌-8-O-β-D-龙胆双糖甙。
此外尚含有食用大黄甙(rhapontin,C(21)H(24)O(9))。鞣质类物质约5%,其中有没食子酰葡萄糖甙(glucogallin,C(13)H(16)O(10))、没食子酸、d-儿茶素。并含树脂等。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2.取本品粗粉0.1g,加水50ml,置水浴上加热30min,滤过,滤液中加盐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除去乙醚层,水层加盐酸5ml,置水浴中加热30min,冷后,再用乙醚20ml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10ml,振摇,水层呈红色。 3.取本品稀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滴加稀醇扩散,呈黄色至淡棕色,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泻下作用:泻下的有效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衍生物,特别是番泻甙A作用强烈,番泻甙B、C、E也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便秘。也用于实热便结,后者常因泻下而导致神苏而热解。
2.利胆作用:大黄可促进胆汁分泌。临床与他药配伍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也用于治疗胆结石及胆囊炎。
3.对胰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生大黄煎剂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的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临床初步验证,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疗效。
4.对大实验性溃疡的影响:以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实验性胃溃疡为模型,就大黄对胃出血和出血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其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出血和出血灶的发生具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5.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在试管内有抑制作用,抑菌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其中以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的作用最好。大黄对流感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一般感染、皮肤病,或与他药配伍治疗尿道感染、阑尾炎、腮腺炎等。
6.消炎、收敛作用:大黄有明显的抑制大鼠蛋清性“关节肿”的作用;醚提物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耳部炎症的作用;煎剂和醚提物均具有明显的抑制大、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作用。大黄醚提物能使小鼠胸腺明显萎缩,提示其中可能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物质。大黄有根强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脆性、减少伤面渗液。临床上外用治疗烧伤
7.止血作用:可使血凝时间缩短,对外出血或内出血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临床上用于咯血、溃疡出血及其他内出血。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大鼠。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大黄,诃子,山奈,沙棘果膏,青木香,寒水石,土碱,硇砂螃蟹壳,鬼臼,蛇肉上方再加藏羚羊角、羚羊角。 方二:大黄,水柏枝山柰,青木香,寒水石,土碱。
药性
苦、寒。
归经
功效
清热泻下,消肿止痛。
性味分类
主治
赤巴和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热性病症、瘟疫、高烧、实热使秘、腹痛等病症。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每次6~9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大黄60g,诃子30g,山奈20g,沙棘果膏15g,青木香10g,寒水石60g,土碱60g,硇砂15g,螃蟹壳15g,鬼臼15g,蛇肉(用麝香水泡一昼夜,晾干)15g。共研细,治子宫瘀血、闭经、月经不调。每天早上、中午各服3g,冲服。上方再加藏羚羊角、羚羊角各3g,可催产,下胎衣或下死胎。
方二:大黄40g,水柏枝30g,山柰30g,青木香10g,寒水石50g,土碱60g。共研细粉。治消化不良、胃气不舒、胃扩张、急性胃肠炎、胃肠溃疡,腹部包虫病等。一次3g,一日3次,饭后冲服。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君姆札始载于《月王药诊》,用作清腑热,治培根病。《四部医典》记载:清腑热,去热毒,治培根病及培根引起的热性病。《蓝琉璃》记载:君母札清热解毒。治培根病。《吾三卷香》记载:君母札可治培根病引起的热性病和赤巴病。让钧多杰称:君母札分上、中、下三等,上品称君母札;中品称曲什札,下品叫曲玛孜。君母札茎粗大而高,中空,有节,红紫色,叶大铺散在地。花淡红色,密集而多。叶、茎性温、味酸而粗,可治培根病。根性凉、平,可治一切热性病。《晶珠本草》记载:君母札又名竣札、竣什札、竣。分为大、中、小三种,茎粗长,中空。有节者,为上品;无茎,叶柄短小者,为中品;生长在山沟,茎多状似蓼,叶橐吾叶,无叶柄,种子粘衣者,为下品。《图鉴》记载:本品生长在深山,分大、中、小三种。叶铺在地西,茎长,中空,红紫色,花红色,簇生,种子三角形,数量很多,味酸,性糙,功效治培根病。
大黄在中国历代本草均有记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本草纲目》列入毒草部:并记载:叶、子、茎并似羊蹄,但茎高六七尺而脆,味酸堪生啖,叶粗长而厚。根细者亦似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者皆佳。幽、并以北者渐细,气力不及蜀中者。
藏药文献《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吾三卷香》、《晶珠本草》均有记载。如(历史)项所述,它分上、中、下三品。大黄原植物的考订,在历代中、藏本草记述虽各有详略,但可以归纳如下几点:①根如碗,长二尺。②茎亦六七尺,青紫色,形如竹,味酸。③叶大型似蓖麻叶,大者如扇。④花有青红似荞麦花者,⑤果如荞麦。⑥生蜀川、陕西、河西、陇西、羌地、凉州。根据上述特征,结合地理分布,可以判定生于蜀川、陕西者是药用大黄;生河西、凉州者是掌叶大黄;生西羌(今青海南部)者,是唐古特大黄。此三种是大黄商品的主要药材。藏医药文献所记载的大黄其种类远比中药大黄的原植物多,其功效大同小异,唯明显有别者是将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即大黄,名叫君母札;中品(等)即亚大黄,名叫曲什札,下品即小大黄,名叫曲玛孜。划分的原则是根据药性的强烈、温和、逊次。临床上病重危者选用上品,病情重而好者选用中品,病情一般选用下品。
上品称君母札,又名竣札、竣章、拉居。其原植物有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甘南、青海东部亦用波叶大黄Rheum  b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西藏亦用印边大黄Rheum emodii Wall.。
中品(亚大黄)称曲什札,又名曲羌哇、辣孜、华强巴。《吾三卷香》记载:曲什札比君母札柔和力弱,消化后性平,叶圆而粗厚,铺在地面,叶柄红色或紫红色。杆矮小,花与君母札相似,根亦与君母札相似,但有黑色环纹。《晶珠本草》记述:曲什札生于高山山坡、草滩。叶圆粗糙,匍匐地面,叶柄红色,花、叶与君母札相似,但形状小,根稍小而短,表皮有黑色皱纹。洽热性病、瘟疫病,又可外敷治疮肿。根据记载特征,曲什札的原植物应是穗花大黄R.spiciforme  Royle、歧穗大黄R.scaberimum Lingesh.、长穗大黄Rheummoocroftianum  Royle、网脉大黄R. reticulatum A.Los等种,与文献记载特征相符。各地所用本品尚有心叶大黄R. acuminatun  Hook.f.et Tboms.、疏枝大黄R. kialense、 Franch. 、卵叶大黄R. ovatun C.Y.Cheng et T.C.kao、西藏大黄R.tibetioum  Maxim.、红脉大黄R.inpinatum Prain.等。
下品叫曲玛孜,又名压洛、劣君,为大黄中效力最逊的一种。《晶珠本草》记载:曲玛孜生于湿润草滩、林下、田间。叶小,绿色,形似剑,茎红晕色。根纤细似铜丝。花穗似镰刀形。全草,清热泻下,干黄水。根据此描述目前所用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西北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Maxim.各有相符的特征。除此,西藏亦用水黄Rheum  alexandrae Hook f.et Thoms.、塔黄R.nobile  Hook.f.et  Thoms.作曲玛孜入药。
药物应用鉴别
大黄属Rheum L.(1753)模式种为R. rhaponticum L.。本属全世界约有60种,几乎全部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部分,以中国青藏高原为分布中心,中国有40种,而青藏高原有24种,占总数三分之一强。 大黄是中国特产药材,公元前两千多年已供药用,公元前114年已贩运至欧洲,在十二世纪时,意大利人哥·波罗东游,称中国凉州(今甘肃武威)产大黄甚丰。1640年英国经印度从中国进口大黄。1653年沙俄从中国西北部贩购大黄,并在此后一百余年间,俄国政府在莫斯科竟以中国大黄为专卖品,建国后大黄的出口更是供不应求,在国际市场颇负盛誉。青藏高原大黄属药用植物分种检索如下: 1.植株有主茎。 2.叶片分裂。 3.叶浅裂,裂深至叶片1/5~1/4,裂片大齿状三角形--药用大黄R.officinale 3.叶深裂至极深裂。 4.叶裂深至叶片1/3~1/2,裂片宽三角形;花小,淡黄色至淡紫色--掌叶大黄R.palmatum 4.叶片深裂,几近于全裂,裂片再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宽线状披针形;花或紫红色或粉红色--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2.叶片全缘。 5.叶缘有皱纹或微波状,叶片大型。 6.叶片三角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叶片基部深心形--波叶大黄 R.hotacense 6.叶片为阔卵形。 7.叶长大于宽,花紫红色至淡紫色--藏边大黄R.emodii 7.叶宽大于长;花淡白色至淡黄色--喜马拉雅大黄R.webbianum 5.叶缘无皱波,叶片较小,一般在18cm以下。 8.叶片心形。 9.叶片三角状心形:植株高40cm左右--疏枝大黄R.kialense 9.叶片阔心形;植株高65~85cm--心形大黄R.acuminatum 8.叶片非心形。 10.基主叶呈塔形;苞叶特大--塔黄R.nobile 10.基生叶非塔形,苞叶不发达。 11.植株矮小,高10~25cm;叶片小,长3~5cm--小大黄R.pumilum 11.植株比上种高大粗壮,叶长在10~16cm。 12.叶革质,皱缩粗糙,被白色粗毛;果序总梗被黄色粗毛;果大1cm以 上--西藏大黄R.tibeticum 12.叶草质,不皱,背面沿脉稍被白毛,果小在1cm以下--红脉大黄R.inpinatum 1.植株无地上茎。 13.花序呈穗状,分枝或不分枝。 14.花序呈二歧伏分枝--此穗大黄R.scaberimum 14.花序不分枝。 15.花序高于叶,长25~45cm,常3~17条--长穗大黄R.moocroftianum 15.花序低于叶。 16.花序在10~30条;叶革质,平铺地面--网脉大黄R.reticulatum 16.花序在10条以下,叶被粗毛偶见星状毛--穗花大黄R.spiciforme 13.花序单生而不分枝,呈头状。--头花大黄R.globulosum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