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公莫
|
汉语拼音 | ZANGXUEJI
|
拉丁名 | 1.Tetraogallus tibetanus Gould.;2.T.himalayensls G.R.Gray.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珍稀动物。
|
中药材基原 | 为鸡形目雉科动物藏雪鸡(淡腹雪鸡)、高山雪鸡的肉和羽毛。
|
动植物形态 | 藏雪鸡额部及眼先皮淡黄色,颏、耳羽后部、喉及上胸均为白色,头和颈的余部深灰色。上背与颈的交接处有一道宽阔的皮黄色带斑,大致同胸部的一条杂有灰色的带斑相连,其上布满灰色或黑灰色粉状细点,背部带斑的粉点更为密集。背灰褐色,满布皮黄色粉斑,腰和尾羽近棕色,亦具粉斑。翅覆羽与背同色,但具棕白色,宽的羽缘,初级飞羽灰褐色,次级飞羽具白色宽边,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中部及两胁近白色,羽缘黑色,形成显著的纵纹。雌雄鸟几相似,但雌鸟跗蹠无距。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等省区亦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4~6月生殖,每窝产卵4~6枚。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捕获藏雪鸡后,剖腹除去内脏取其肉为藏雪鸡肉,新鲜或晾干研细备用。取羽毛为藏雪鸡羽毛,烤焦,研细。
|
药用部位 | 以肉和羽毛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藏雪鸡肉为去羽毛和内脏的干燥躯体,长35~50cm,颈为躯体长的2/3,体重300~1500g,表面棕黄色至棕红色。气微腥,味微甘微涩。羽毛长短不一,颈羽、腋羽较细柔而短,白色、灰色、灰白色;翅羽及背羽灰褐色。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丸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1.镇静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雪鸡头乙醇提取液20~30g(生药)/kg]后,小鼠的自主活动明显减少(P<0.001);小鼠睡眠实验表明,雪鸡头乙醇提取液与水合氯醛并用时,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2.抗惊厥作用:雪鸡头乙醇提取液(按25g(生药)/kg腹腔注射)对小鼠电惊厥和尼可刹米、硝酸士的宁、咖啡因等所致化学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尤对电惊厥、尼可刹米和硝酸士的宁惊厥的作用为强。 3.对小鼠缺氧耐力的影响:经选用常压、减压、循环障碍性和组织中毒性等多种缺氧模型,证明给小鼠腹腔注射雪鸡肉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其缺氧耐力,提示雪鸡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心、脑等重要脏器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临床应用:煎服雪鸡头对小儿热性惊厥及小儿原发性癫痫有效。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按200g(生药)/kg的剂量给7只小鼠腹腔注射雪鸡头乙醇提取液后,多数动物处于安静或嗜眠状态,但无一死亡。腹腔注射雪鸡肉乙醇提取物的LD(50)为271g(生药)/kg(体重)。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小鼠。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肉:甘,温。尾翎:酸,凉。
|
归经 | |
功效 | 肉:滋补,壮阳。
尾翎:止血,活血。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肉治妇女病、黄水病、癫痛、狂犬病、阳萎、遗精、不孕。尾翎治妇女病、崩漏。羽毛主治癫痫、狂犬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雪鸡尾翎治崩漏效佳,雪鸡肉可治阳萎、遗精、黄水病、妇女病、不孕症等。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