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Quan xie
|
蒙药名 | 赫林奇图-浩如海
|
别名 | 迪格瓦,迪格巴然砸,哈日-迪格巴
|
考证 |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黑色,比螃蟹小,具六条足;尾尖蜇人,公鸡见到喜啄食,大毒。”并附动物图1幅。上述形体特征及附图与蒙医所沿用的全蝎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迪格巴然砸即赫林奇图-浩如海(全蝎)。
|
中药材基原 | 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错蝎的干燥全体。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东亚钳蝎 Buthus martensi Karsch
体长约6cm,分为头胸部及腹部2部。头胸部较短,7节,分节不明显,背面覆有头胸甲,前端两侧各有1团单眼,头胸甲背部中央处,另有1对,如复眼。头部有附肢2对,l对为钳角,甚小;1对为强大的脚须,形如蟹螫。胸部有步足4对,每足分为7节,朱端各有钩爪2枚。腹部甚长,分前腹及后腹两部,前腹部宽广,共有7节,第1节腹面有一生殖席,内有生殖孔;第2节腹面有1对林板,上有齿16~25个;第3~6节的腹面,各有肺书孔1对。后腹部细长,分为5节和1节尾刺,后腹部各节皆有颗粒排列而成的纵棱数条。尾刺呈钩状,上屈,内有毒腺。
卵胎生。多穴居,喜栖子石隙或枯叶下,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及蜘蛛等动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以北地区为多。
|
栽培与养殖 | 生活习性 喜生活于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怕冰冻,冬季伏于土中,长期不食,直至惊蛰后才出来活动。为肉食性动物,喜食小昆虫、蚂炸、蚯蚓、土鳖虫、潮虫以及其他多汁软体动物。多年生,繁殖力强。繁殖时间一般在7月左右。
养殖技术(1)盆养 用大盆1个,盆内盛水,于大盆中放1个小盆,小盆内放些土块,蝎子放在小盆里饲养。此法宜初期小型饲养。
(2)房养 蝎房的样式和大小,视环境条件及养蝎多少而定,一般为长、宽3m左右,高约2.6m。正面留门1个,墙中腰开窗3~4个,靠地面的墙壁留一些小洞口,以便蝎子出入。在房外距墙lm左右处,挖约15cm深的环房水沟1条,形成水围房,以防蝎子跑掉。蝎房用土坯砌成,土坯之间保留一定空隙,供蝎居住,墙的外面则用泥封严。房内沿墙内壁放一圈高1.3m的土坯层,土坯之间留一定空隙,供蝎居住。
不论盆养或房养,均要注意在春季蝎子繁殖前做好放种工作,其比例以雄蝎1/3或1/4,雌蝎2/3或3/4为宜。
(3)快速养蝎法 一般养蝎要经过2次冬眠、6次蜕皮,3年才能长成。现已研究出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的方法,投放充足食物,不经冬眠,1年即可生长成熟。
饲养管理 蝎子多以昆虫为食,需经常和食喂养;夜晚可在蝎房窗口上点灯引诱小飞虫,供蝎捕食。蝎房需经常保持潮湿,并防有青蛙、蛇、壁虎和乌等动物袭害。冬季蝎子伏土中不出,用泥封住蝎房,以防冻死,待翌年解冻后,再除去封泥层。
|
采收加工 | 野生蝎山仲春至初秋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老,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因已食泥土,品质较次。饲养蝎,隔年收1次。一般在秋季晚上,用灯光诱捅,待蝎子出动后用竹筷挟火光滑的瓷盆内,或在沿口用盆承接,倒入缸内,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然后捞出,置沸水锅中,加少量的食盐,煮沸后,清水漂过,晾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头、胸、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完整的体长约6cm。头脑部呈黑棕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钳肢及1对大的螫夹,形似蟹螫,背面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后腹部狭长似尾,棕黄色,亦具环节,节上均有纵为,末端1节附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微有腥臭,味咸。
以完整、色青褐或黄褐、干净、身挺、腹硬、脊背抽沟、无盐霜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棕色或淡棕色。①横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或淡黄色,多碎断。侧面观边缘较平整或呈微波状,明带较暗带宽,明带中有一暗线,暗带有致密的短纵纹理,也有的明带与暗带几等宽,并有较长的纵条纹,有的明、暗带排列细密。②刚毛黄棕色,多碎断。先端锐尖或钝圆,基部稍窄,色淡,体部中段直径8~40μm,具纵直纹理,髓腔细窄,腔壁较平直。脂肪油滴极多,散在,近天色或淡黄色。③体壁(几丁质外骨骼)碎片棕黄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外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网格样纹理,排列整齐,有的不整齐,一边微有尖突,表面密布细小颗粒,可见毛窝、细小圆孔口及瘤状突起。毛窝突出于外表皮,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8~45μm,刚毛常于基部断离或脱落;圆孔口小,直径4~10μm,位于多角形网格样纹理之下或微突出,瘤状突起淡棕色或近无色,散列或排列成行,表面观呈棱脊状;断面观外表皮绿黄色,内侧较平整,内表皮无色,有横向条纹,内外表皮有纵贯较多,长短不一的微细孔道。赤角化外表皮淡绿黄色或几无色,表面观可见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的圆形突起,呈花纹样,并显颗粒性。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有实验表明东亚钳蝎毒和从粗毒中纯化得到的抗癫癎肽(AEP)有明显抗癫癎作用[1]。与本妥英钠、卡马西平和抗癎灵相比较,抗癫癎肽作用强,用量小,毒性低[2];抗癫病肽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蝎毒对内脏痛,皮肤癌和三叉神经诱发皮质电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蝎毒使离体豚鼠心脏收缩张力增强,心率减慢,并呈频繁的心律不齐。抗癫癎肽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加快,同时也引起心律不齐[4]。家兔静注蝎毒0.2mg/kg,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5]。 3.抗肿瘤作用 全蝎提取液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6]。 4.免疫活性 东亚钳蝎蝎毒免疫家兔血清所制备的血清与蝎进行琼脂扩散实验结果表明蝎毒有一定的免疫活性[7]。 5.对代谢的作用 蝎毒对代谢的影响主要是对酶的影响。它可以影响不同组织的多种酶。而且对多数酶都表现出抑制作用[8]。 6.对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 蝎毒对胆碱能神经的作用是促使乙酰胆碱的释放[9]。 7.其他作用 全蝎醇提取物有显著的杀灭猪囊虫毛蚴的作用[10];蝎毒素(tityllstoxin)对小鼠有催涎作用。该毒素还刺激大鼠分泌的胃液体积增大,胃液的酸度和胃蛋白酶活力增加。蝎毒素还能产生宫缩,并导致早期流产[11]。 8.毒性 全蝎及蝎毒由于产地及蝎种不同其毒性有很大差异。蝎尾提取物灌胃LD50为5.2g/kg[12]。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辛、咸,性平。有毒。
|
功效 | 明目,镇赫依,愈白脉,清脑。
|
主治 | 主治视力减退,癫癎。 《无误蒙药鉴》:“利眼病。”
|
用法用量 | 内服:研本,0.5~1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动物药
|
参考文献 |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蒙药学》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