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Dong chong xia cao
|
蒙药名 | 浩如海-磨姑
|
别名 | 叶日萨贡布
|
考证 |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载:“生于高山。夏季其根如虫,叶似韭菜,花似木贼,绿色……”上述生境形态与冬虫夏草之生境形态有其异同,依据蒙医沿用经验和其药效,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叶日萨贡布即浩如海-磨姑(冬虫夏草)。
|
中药材基原 | 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茵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幼虫体的复合体。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
子座单个,罕2~3个从寄主前端发出,全长4~11cm,长棒形或圆柱形,基部粗1.5~4mm,向上渐细。头部近圆柱形,褐色,初期内部充实,后变中空,长1~4.5cm,粗2.5~6mm,尖端有1.5~5.5mm的不孕顶部。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子囊多数,细,产生在子囊壳内。每个子囊内具有子囊孢子,通常1~3个,少数为4个或更多,长线形,有多数横隔,不断裂为小段。
生子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等的幼虫体上,常见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上,尤多见于具有积雪、排水良好的高寒草甸。分布于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寻找,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宜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从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表面深棕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单生,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3m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顶端有一不育部分;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 (1)全形,上部为子座,下部为已死幼虫 (2)子座横切面,示子囊壳
(3)子囊壳放大,示子囊 (4)子囊放大,示子囊孢子
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内,先端突出于子座之外,大小为(250~280)μm×(90~150)μm,每一个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的子囊,大小为(12~160)μm×(2.5~4)μm,子囊内有数个具有横隔膜的子囊孢子。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虫草和虫草菌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所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并可明显提高小鼠血中肢体炭粒廓清速度。虫草多糖能对抗可的松引起的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降低[1~3]。虫草菌能提高小鼠血清中IgG、IgM水平,有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4];对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小鼠脾细胞对刀豆球蛋白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5,6]。虫草醇提取物能增强小鼠体内外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抑制肺瘤克隆形成[7]。 2.抗癌作用 虫草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可延长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存期,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种多糖[8]。虫草醇或水提取物腹腔注射或准服对小鼠肉瘤(S180)、Lewis肺癌、小鼠乳腺癌(MA757)均有明显抑制作用[9]。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虫草水浸剂对离体、在体蛙心及兔离体心脏均呈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但心输出量却显著增加[10]。虫草酸提取物可明显对抗乌头碱和氨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也能对抗毒毛花苷G所致豚鼠心律失常[11]。 4.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去势雄性大鼠灌服虫草或虫草菌丝体煎剂,连续6d,可明显增加其精囊腺重量,表明两者均有雄性激素样作用[12]。虫草素有雄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有调节性功能紊乱的作用[13]。 5.抗炎作用 虫草和虫草菌煎剂腹腔注射对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14]。对二甲苯和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15]。 6.对肾功能的影响 虫草煎剂灌服可减轻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延迟实验大鼠蛋白尿的出现,使血尿素氮上升幅度减慢[16]。 7.其他作用 虫草具有抗菌、抗惊厥作用及镇静作用[17,18]。对60CO Y线照射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及脾脏萎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9]。 8.毒性 虫草毒性低,小鼠腹腔注射虫草浸提液5g/kg,没有死亡;10~20g/kg,则部分死亡。中毒症状是先抑制后兴奋,随即因痉挛和呼吸抑制而死亡[10]。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功效 | 补肾,益精,添髓,益肺。
|
主治 | 主治遗精,腰膝疼痛,咯血,月经淋漓,月经不调。
1.《蒙药学》:“治月经淋漓,益精,祛痰,益肺。”
2.《观者之喜》:“益精,止咳血,强身滋补。”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汤腾汉.中国药学会志,1947,3(l):1
(2)郭锡勇,等.中草药,199O,21(3):109
(3)刘寿山,等.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1961)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88
(4)Chatterfoe R,et a1.J Am Pharm Assoc,1957,46:114
(5)孙志琳.四川医学院学报,1959,(2)
(6)吕瑞锦.药学通报,1981,16(9):567
(7)宫崎利夫,等.Chem Pharm Bul1,1977,25(12):3324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