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Che qian zi
|
蒙药名 | 乌和尔-乌尔格讷
|
别名 | 塔日莫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
多年生草本,连花茎高达50cm,具须根。叶根生,具长柄,几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基部扩大;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12cm,宽2~7cm,无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成长柄,全缘或呈不规则波状浅齿,通常有5~7条弧形脉。花茎数个,高12~50cm,具棱角,有疏毛;穗状花序长为花茎的2/5~1/2;花淡绿色,每花有宿存苞片1枚,三角形;花萼4,基部稍合生,椭圆形或卵圆形,宿存;花冠小,膜质,花冠管卵形,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向外反卷;雄蕊4,着生在花冠筒近基部处,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长圆形,2室,先端有三角形突出物,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2室(假4室),花柱1,线形,有毛。蒴果卵状圆锥形,成熟后约在下方2/5处周裂,下方2/5宿存。种子4~8枚或9枚,近椭圆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边等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2.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叶全部为根生;具长柄,长为叶片1/3或更短,基部扩大;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1cm,宽2~4cm。花茎高1O~30cm;穗状花序长为花茎1/3~1/2;花冠裂片先端2浅裂。蒴果周裂。种子4~5枚。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野、路旁、田埂及河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1)车前(大粒车前)种子呈长圆形稍扁,或类三角形,边缘较薄,长1.0~2.0mm,宽0.65~1.20mm。表面淡黑色至棕色,略粗糙不平。放大镜下可见背面隆起,腹面略平坦,中央或一端有灰白色的胚乳及胚。种子放水中,外皮有黏液释出覆盖种子。气微,嚼之稍有黏性。
(2)平车前(小粒车前)种子呈扁的长椭圆形,少数呈类三角形,长0.90~1.72mm,宽0.06~0.98m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背面略隆起,腹面较平坦,中央有明显的白色凹点状种脐。
均以饱满、质坚实、色棕红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1)车前(大粒车前) 种子(脐点处)横切面:种皮外表皮细胞壁极薄,为黏液层。其下为色素层,背面的细胞呈类三角形或略呈方形,腹面的细胞呈类方形,或稍径向或横向延长。胚乳细胞4~5列,壁略厚,背腹面内侧的多切向长,左右侧的呈类圆形,内含脂肪油。子叶细胞排列规则,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2)平车前(小粒车前) 种子(脐点处)横切面:与上种区别的是色素层背面的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外壁较平,腹面的细胞切向窄,径向长。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涩,性平。效轻,燥。
|
功效 | 止泻,利尿,燥协日乌素,疗伤,止血。
|
主治 | 主治肠痧,热性腹泻,尿闭,尿血,鼻衄,小便淋痛,水肿,刃伤。
1.《论说医典》:“止泻。”
2.《从药白晶鉴》:“止泻,燥协日乌素,疗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郭月秋,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I6(1O):743
(2)Tomoda M,et a1.Chem Pharm Bul1,1991,39(8):2068
(3)Yomada H,et a1.C A,1991,114:12184y
(4)Toda S,et a1.Chem Pharm Bul1,1985,33(3):1270
(5)绪方章,等.药学杂志(日),1924,(44):104O
(6)Chang Ⅱ-Moo,et a1.C A,1981,95:11739d
药理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