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Chuan mu xiang
|
蒙药名 | 斯布斯格尔-其奴嘎纳
|
别名 | 玛织布斯嘎尔,布斯嘎尔木拉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川木香、灰毛川木香的根。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川木香Dolomiaea soulief(Franch.)Shih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而直。茎极短。叶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具长叶柄,5~7对羽状分裂,裂片常为卵状披针形,具细齿,或基部具小裂片,稀见不明显的齿状浅裂,两面均被小粗伏毛,下面具蛛丝状毛和稀疏的腺毛;内层的叶苞片状,具缺刻状或齿状裂,叶柄部分地与花序梗黏合。头状花序6~8个,集生于枝顶;总苞钟状,苞片4层,披针形,绿色带紫;花全部管状,紫色,花冠长30mm,管部长约20mm;雄蕊5,花药箭形,先端有长尾;子房下位。瘦果圆柱形,稍高,疏被长柔毛,冠毛棕黄色,外层冠毛皱曲,向下笼罩瘦果后又向上折。花期6~8月,果期8~9月。
2.灰毛川木香 Dolomiaea souliei(Franch.)Shih var.mirabilis(Anth.)Shih
本变种与原种的主要区别为叶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毛,叶及头状花序均较大,开展的莲座状叶丛径可达70cm。
生于海拔3500~4200m的高山山脊或阳坡草地。分布于四川、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8月至翌年3月均可采挖,以9~11月为宜。鲜根去净泥土及根头上的胶状物,晒干或微火烘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习称“铁杆木香”)或成纵槽状半圆柱形(习称“槽子木香”),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褐色、暗褐色,具较细的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或“糊头”。体较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在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质部较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腐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以条粗、质硬、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残存。韧皮部有黄色木化的纤维束,与筛管相间排列,纤维束旁有石细胞,略呈成数环层状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纤维束与导管群交互排列,亦伴有石细胞,导管成束,呈多分歧状。韧皮射线、木射线及髓部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油定。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
化学成分 | 含挥发油0.8%,现已鉴定出26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另含倍半萜内酯:有愈创木-4(15),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guaia-4(15),10(14),11(13)-triene-12,6α-olide〕;3β-乙酰氧基愈创木-4(15),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35-acetoxyguaia-4(15),10(14),11(13)-trien-12,6α--olide〕等多种。尚含川木香醇(vladinol)A~F[1-3]。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辛、苦,性凉。效轻、糙。
|
功效 | 清巴达干热,滋补,止痛。
|
主治 | 主治肋间刺痛,包如巴达于病,消化不良,呃逆泛酸,身体虚弱,巴达干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Li Zhao lin,et a1.C A,1992,117:248544d.
(2)Tan R X,et a1.Phytochemistry,1990,29(4):1209
(3)Tan R X,et a1,Planta Med,1990,56(5):475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