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Ding xia niang
|
蒙药名 | 高勒都-宝茹
|
别名 | 利西,利西桑斯日,额目-高勒都-宝茹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称;“油润、无果皮,质软灰色,退色状者为公丁香、具果皮、粗大者为瓶状丁香。是生于汉地的一种乔木花蕾,叶黑绿色,圆形,花蓝红色。”《认药白晶鉴》载:“形似铜钉。”上述植物产地、形态及性状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丁香的特征相符,其瓶状丁香即为母丁香,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利西即高勒都-宝茹(丁香)。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丁香Syzygium aromatcum (L.)Merr.et Parry
常绿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住,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分布于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黄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简圆柱状,略扇,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浓郁、富有油性者为佳。
显微鉴别 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层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150~200μm以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暗红棕色。①纤维梭形,顶端钝圆,边缘平整或稍波状弯曲,有的呈不规则连珠状突起并扭曲,长106~648μm,直径16~68μm,壁厚5~23μm,微木化,胞腔宽窄不一,有的含棕色油状物。②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③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4~26μm,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④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有的含黄色油状物。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置小试管中,加氯仿3m1,浸渍5min,吸取氯仿浸液2~3滴于载玻片上,滴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片刻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2)取以上氯仿浸出液,滴加适量50%氢氧化钾溶液与丁香酚作用,形成丁香酸钾的针状结晶。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5m1,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为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6μl的溶液。吸取上述溶液各5m1,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90℃)-醋酸乙醋(9: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干105℃烘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化学成分 | 花蕾含挥发油16%~18%,油中主含丁香油酚78%~95%,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α、β-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1]。此外,含2α-羟基齐墩果酸甲酯(2α-hy-droxy-oleanolic acid methyl ester)[2],丁香色酮苷(eugenoside)Ⅰ和Ⅱ[3]。丁香鞣质(eugenii)等[4]。
|
药理作用 |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促进胃液分泌 丁香浸出液可使胃酸排出量及胃蛋白酶活力均显著增加,阿托品可对抗此作用[1]。 (2)抗溃疡作用 丁香对水浸应激性、吲哚美辛诱发溃疡,盐酸所致胃黏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2]。 (3)止泻作用 丁香醚提取物灌胃,对蓖麻油引起的小肠性腹泻,水提取物对番泻叶引起的大肠性腹泻均有抑制作用[2]。 (4)利胆作用 经十二指肠灌注丁香醚提取物,可明显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2]。 2.镇痛作用 丁香醚提取物及水提取物灌胃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痛觉反应潜伏期,也可显著减少小鼠因化学刺激引起扭体反应次数[2]。 3.抗缺氧作用 丁香水提取物灌胃可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时间、氰化钾中毒小鼠存活时间等[3]。 4.抗凝血作用 丁香水提取物及丁香油对电刺激大鼠动脉血管所致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ADP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缩短大鼠凝血酶原消耗时间[4]。 5.抑菌杀虫作用 丁香醇浸液及了香油稀释液在体外对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伤寒与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5];对多种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6.毒性 丁香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1.6g/kg。丁香油5g/kg给犬灌服,可发生吐泻后死亡。尸检发现胃肠黏膜有溃疡、出血,肝肾淤血及浊肿[6]。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辛、微苦,性温。效重、腻、固、软、燥。
1.《金光注释集》:“味涩、辛、微苦,消化后味辛,具腻、固、软、燥、重功效。”
2.《无误蒙药鉴》:“味辛、苦,效燥、温。”
|
功效 | 祛寒,祛赫依,调火,消食,开胃,解毒,表疹,利咽喉。
|
主治 | 主治主脉赫依,心赫依,癫狂,痘疹,音哑。
《认药白晶鉴》:“祛寒、赫依,治音哑。”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3
(2)Brieskorn C H,et a1.Phytochemistry,1975,14(10):2308
(3)斋藤保,等.日本生药学会第30回年会论文摘要(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5,7O(1):54〕
(4)Takechi M,et a1.Planta Med,1981,42(1):69
药理
(1)李在琉,等.中医杂志,198O,21(2):148
(2)陈光娟,等.中国中药杂志,19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蒙药学》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