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Xia
|
维药名 | 马依 如比洋
|
别名 | 节热都里 白合日,买来克 代尔亚依《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拜地依药书》载:“虾,一种居水中动物,分大小两种,体形粗短,长2~5指,头脑甲前缘向前延伸呈三角形突出的剑额,剑额两侧具有柄的眼1对。头部附肢5对,胸部有附肢8对,其他5对为步足,腹部7节,分节明显,腹部附肢6对。”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虾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长臂虾科动物青虾等多种淡水虾的全体或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de Haan)
体形粗短,长4~8cm,有青绿色及棕色斑纹。头胸部较粗大,头脑甲前缘向前延伸呈三角形突出的剑额,上缘平直,具11~14齿,下缘具2~3齿。剑额两侧具有柄的眼1对。头部附肢5对,第1、第2对成细长鞭状的触角,余3对变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为口器之组成部分。胸部有附肢8对,前3对成颚足,亦为口器的一部分,其他5对为步足,第1对及第2对步足,钳状,其中第1对甚小,第2对雄者特别强大,超过体的长度;雌者较短,仅为体长的3/4或5/6。后3对步足形状相同,末端均呈爪状。腹部7节,分节明显,腹甲在分节处柔软而薄,能弯曲自如。腹部附肢6对,第6对为尾肢,甚宽大,与尾节组成尾鳍。尾节短于尾肢,朱端甚窄,末缘中央呈尖刺状,后缘各具小刺2个,尾节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
生活于淡水湖沼、河流中,常栖息于多水草的岸边。食性很杂,喜食小动物尸体或水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多在5月和11月捕捞,鲜用或制成虾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青虾食部每100g含水分81g,蛋白质16.4g,脂肪1.3g,碳水化物0.1g,灰分1.2g,钙99mg,磷205mg,铁1.3mg,维生素A26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mg,核黄素0.07mg,烟酸1.9mg[1]。
|
药理作用 | 犬静脉注射青虾肉提取物,可使淋巴中蛋白浓度升高,凝固性下降,胸导管淋巴流量显著增进。血浆中有磷酸腺着类出现,而组胺增加不显著[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平。
1.《注医典》:“湿热。”
2.《拜地依药书》:“干热或湿热。”
|
功效 | 营养身体,填精壮阳,软畅通便等。
|
主治 | 主治身体虚弱,精液不足,性欲低下,大便干结。
1.《注医典》:“软坚消肿,驱除肠虫等。治硬性炎肿,肠道生虫等。”
2.《拜地依药书》:“明目增视,温补肾脏,增强性欲等。治夜盲,肾脏寒虚,性欲减退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10~15g。外用;适量。本品可入蜜膏、汤剂、散剂、糖浆,眼粉、敷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名为“热比萨”的小鱼代。
|
附方 | 1.治硬性炎肿 取适量虾捣研糊状,敷于患处。(《注医典》)
2. 治肠道生虫 取适量虾、鹰嘴豆,研成细粉,制成敷剂,敷于肚脐。
3.治夜盲 取适量虾、荜茇,研成细粉,制成眼粉,涂于患处。
4. 治肾脏虚寒,性欲减退 取适量虾,与适量核桃油、蛋黄、洋葱、韭菜,炒熟食用。(2~4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51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51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