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Sha long zi
|
维药名 | 赛坎库尔
|
别名 | 撒干胡古儿、撒干胡而《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赛坎库斯、外热力 尼里《药物之园》。
|
考证 | 《注医典》载:“沙龙子,是一种生活在水陆的动物,据说是鳄鱼的后裔,它生活在埃及尼罗河畔,形与鳄鱼相似,足趾却像人的手掌,舌先端分叉、长,产卵在河岸,幼子生活在陆地上,长大后人水生活,药用价值最好的部位是肚脐。春季交配时捕捉为佳。”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沙龙子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石龙子科动物沙龙子的干燥体。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沙龙子Scinncus officinalis Linnaeus
头体长80~105mm,尾长30~55mm,体形粗壮,呈圆柱状,全体具蜡样光泽,体背呈橘红色,成体者还有白色甚密的小点。体侧灰白色,每侧有5~7块大型的黑色类长方形的斑点,腹面白色。四肢短而柔弱,5指,指的边缘具栉齿,指上有棱鳞,指长2~8mm。尾骤细,长仅为体长的一半,尾基极粗。全体除头部以外均被大型圆鳞,覆瓦状排列。头较小,呈长圆形,吻较狭,吻端钝圆,吻鳞1枚,大型,位于正前方至两个鼻孔之间,略呈横的四边形,额鼻鳞1枚,大型,略呈等腰三角形。前额鳞1枚,大型,呈四边形,额鳞1枚,大型,呈梯形,额顶鳞1枚,中等大小,有的个体为1大1小、顶鳞1枚,中等大。颈鳞数枚,大于其后的背鳞,鼻鳞3枚,较小,后鼻鳞2枚,其中1枚延伸至眼下,形成眼下鳞,额鳞1枚。眶上鳞5枚,其中最前1枚向后延伸至眼上,形成眼上鳞,上唇鳞5~6枚,沿上唇边缘排列。
我国不产,国外主产于埃及尼罗河沙滩。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在繁殖季节捕捉,杀死后,剖腹,取出内脏,洗净,放盐,晒干。
|
药材鉴别 | 头体长80~105mm,尾长30~55mm,体形粉状,长圆柱状,头较小,呈长圆形,吻端钝圆,较狭,鼻孔位于吻端的上方。吻鳞1片,大型。体背橘红色,体例灰白色,每侧有5~7块黑斑,腹面白色,全体具蜡状光泽,除头部以外均被大型圆鳞,复瓦状排列,背脊纵行隆起,呈棱状,四肢细弱而短;5指,指的边缘具齿,骤细。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三级干热,味咸。
《药物之园》:“新鲜者二级湿热,有人认为一级湿、二级热;用盐处理者三级热、一级干;陈旧者二级干热。”
|
功效 | 生干生热,激发性欲,壮阳填精,强筋养肌,祛寒止痛,增加色素。
|
主治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性欲低下,阳事不举,精液不足,瘫痪,面瘫,四肢颤抖,小关节痛,关节疼痛,白癜风等。
1.《注医典》:“疗筋肌寒性疾病等。”
2.《药物之园》:“热身壮阳,疗肌体麻木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1~3g。15岁以下者忌用,视患者病情、性情、气候状况用至9g。本品可入仁膏、蜜膏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对眼疾有害,并对眼部有一定的影响,矫正药为蜂蜜。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马黑 如比亚尼、牛鞭、海马代。
|
附方 | 治瘫痪,面麻痹,颤抖,感觉迟钝,关节疼痛,性欲低下,精液稀少 取适量沙龙子,与适量蜂蜜水或兵豆煎汤或配葡萄汁、温蛋黄或玫瑰花露同服。(《药物之园》)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