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bo nianghao
|
维药名 | 哈可西
|
别名 |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篙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 (1.) Webb ex Prant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呈发白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具纵棱槽,密被分枝状短柔毛。叶轮廓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l~4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或深裂,最终裂片条形或条状长圆形,长2~5mm,先端钝,全缘,两面被分枝短柔毛;茎下部叶有叶柄,向上叶柄逐渐缩短或近于无柄。总状花序顶生,具多数花;萼片4,条状矩圆形,先端钝,长约2mm,边缘膜质,背面有分枝细柔毛;花瓣黄色,匙形,与萼片近等长;雄蕊6,几乎与花瓣等长,基部并有爪;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短,柱头呈扇压的头状。长角果圆筒状,长2.5~3cm,无毛,稍内曲,与果梗不成直线,果瓣中脉明显。种子每室1行,形小,多数,长圆形,稍扁,淡红褐色,表面有细网纹,潮湿后有黏胶物质。花果期4~7月。
生于山坡、田野和农田。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等地;国外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亦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4月底5月上旬采收,果实呈黄绿色时及时收割,以免过熟种子脱落。晒干,除去茎、叶杂质。放入麻袋或其他包装物内,贮放干燥处,防潮、黏结和发霉。
|
药材鉴别 | 种子长圆形略扁,长0.8~1.2mm,宽约0.5mm;表面黄棕色.端钝圆,另一端微凹或较平截,中央凹人,种脐位于凹下处,种子表面具有细密的网纹及两条纵列的浅槽、气微,味微辛,略带黏性。
理化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水浸泡后,用放大镜观察: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较厚,其厚度可超过种子宽度的1/2以上,其膨胀度不低于12。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薄,厚度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其膨胀度不低于3。
(2)取本品粉末约1g,置硬质试管内,加氢氧化钠1小粒,置酒精灯上灼热,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lml加5%盐酸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另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滤液1~2滴,显紫红色。
|
化学成分 | 播娘蒿 种子含芥子酸(sinapuc acid)[1],毒毛旋花子苷元(strophanthidin),黄白糖芥苷(helvetico-side)[即糖芥苷(erysimin)又名糖芥毒苷(erysimotoxin)],卫矛单糖苷(evomonosid),卫矛双糖苷(evobioslde),葡萄糖芥苷(erysimo-side)[2],芥子碱(sinapine)[3]。种子的挥发油含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齐酸(eruclc acid)[4],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二烯丙基二硫化物(allyl disuffide)[5];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den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芥酸,非皂化部分含β-谷甾醇(β-sltosterol)[5]。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湿热,味辛。
《药物之园》:“一级首热,一级湿。”
|
功效 | 生湿生热,化痰止咳,退烧透疹,解毒消炎,肺燥咳嗽,除疫止泻。
|
主治 |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呼吸道疾病,如寒性多痰咳嗽,慢性发烧,麻疹,天花,寒性乃孜来毒液流窜呼吸道,干性久咳不愈,霍乱。
《药物之园》:“增强性欲,补胃开胃,帮助消化,利喉清音,肥体养颜,消除脊椎致病物质,除疫止吐,消炎退肿等。治黑胆质性阳痿,胃虚纳差,咽燥音哑,身瘦体弱,脊椎致病物质增多,霍乱呕吐,各种炎肿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5~7g。外用:适量。可入汤剂、糖浆剂、蜜膏、散剂、敷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对头部有害,可引起头痛,矫正药为西黄芪胶。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独行菜子(北葶苈子)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Lockwood G B,et at.C A,1988,108:5277b [2]陈毓群,等、药学学报,1981,16(1):62 [3]Regenbrecht J,et a1.Phytochemistry,1985,24(3):407 [4]Khan S A,et a1.Pah J Sci Ind Res,1984,27(4):225(C A,1985,102:4217j) [5]Baslas K K.Indian J Appl Chem,1959,22(3):122(C A,1960,54:15840i) 药理 [1]王晴川,等.福建医学院学报,1964,(3,4):27 |
维药名出处 | 《药物之园》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