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Suan cheng
|
维药名 | 那然吉
|
别名 | 那然格《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拜地依药书》载:“酸橙,是一种树的果实;原植物与枸橼树相似,花白色,芳香;果实圆形,生时绿色,成熟后黄色偏红,种子与枸橼核相似,但比它小。”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酸橙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幼果。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酸橙 Citrus aurantium 1.
常绿小乔木。枝三棱形,有长刺。叶互生,叶柄有狭长形或狭长倒心形的叶器,长8~15mm,宽3~6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10cm,宽1.5~5cm。先端短而钝,渐尖或微凹,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线或微波状,具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及当年生枝条的顶端,白色,芳香;花萼杯状,5裂;花瓣5,长圆形;雄蕊20以上;子房上位,雌蓝短于雄蕊,柱头头状。柑果近球形,熟时橙黄色;味酸。花期4~5月,果期6~11月。
我国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种子繁殖在栽后8~10年开花结果,嫁接苗栽后4~5年结果。于5~6月间采摘幼果或待其自然脱落后拾其幼果。大者横切成两半,晒干。
|
药材鉴别 | 果实呈半球形、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2.5cm。外表面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顶部有明显的花柱基痕,基部有花盘残留或果梗脱落痕。切面光滑而稍隆起,灰白色,厚3~7mm,边缘散有1~2列凹陷油点,瓤囊7~12瓣,中心有棕褐色的囊,呈车轮纹。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色或棕黄色。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大多不均匀增厚呈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5~9个;侧面观外被角质层。草酸钙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细胞中,以邻近表皮的细胞中为多见,呈斜方形、多面形或双雄形,直径2~24μm。油室碎片多见,分泌细胞狭长而弯曲。螺纹、网纹导管和管胞细小。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四氢硼钾约5mg摇匀,加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至紫红色。
(2)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回流l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4ml溶解,放置30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卒弗林(对羟福林)加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3mg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硅胶H-CNC板上,以甲醇-丙酮-氯仿-浓氨水门(3:3:3:1)展开15cm,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干105℃加热约10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橙皮苷(hesPeridin),新橙皮苷(neo-hesperldin),柚皮苷(naringin)[1],辛弗林(synephrine), N-甲基酪胺(N-methyhyramine)[2]。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寒,味酸。
|
功效 | 生干生寒,调节异常血液质,补脑爽心,清胃止呕、止痢除疫。
|
主治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加湿热性脑虚、心虚、胃虚、作呕,传染性腹泻。
《拜地依药书》:“缓解沸腾的血液质,降低过盛和过烈的胆液质,爽心悦志,清热开胃,防疫止泻,降逆止吐等。治心脑两虚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1~3枚。可入糖浆剂、汤剂、果浆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用量过多可引起肝虚,矫正药为白砂糖、食盐、黑胡椒。
|
代用药 | 本品缺货,可用枸橼代。
|
附方 | |
制剂 | 谢日比提 那然吉 糖浆 酸橙、砂糖各适量。将新鲜酸橙挤出汁液,用温火煎至剩下一半时加入砂糖,用温火煎成黏糖浆即可。功能缓解沸腾的血液质,降低过盛和过烈的胆液质,补脑爽心,清热开胃,降逆止吐等。主治血液质和胆液质过盛,热性心脑两虚,胃热纳差,恶心呕吐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50~100ml。(《拜地依药书》)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Albach R F,et a1.Phytochemistry,1969,8(1):127 [2]何朝青.中草药,1981,12(8):345 药理 [1]阎应举.中华医学杂志,1955,41(5):433 [2]朱思明.中华医学杂志,1956,42(10):946 [3]许冠苏,等.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3):74 |
维药名出处 | 《拜地依药书》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