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槟榔 -维药福排力药物说明书
    

槟榔

  
汉语拼音
Bing lang
维药名
福排力
别名
乞失伯儿艺失《回回药方三十六卷》,普皮力、苏帕日《药物之园》。
考证
《注医典》载:“槟榔为一种树的果实,多产于印度,虽然形状与肉豆蔻相似,但颜色为棕红;质硬,难打碎。”《拜地依药书》载:“槟榔为一种与椰子相似的果实。”《药物之园》载:“槟榔为生长在印度、南印度(代坎)和孟加拉等地的一种树。树粗1~2拃,树高约十尺,它与椰子树和蜜枣一样树顶分枝,但比它们长的矮,叶小而细;果实与蜜枣树一样一柄多果,果实未成熟时色蓝,成熟时色红,干时色黑。”以上维吾尔医本草所述特征,均与维吾尔医今用槟榔原植物相符。
中药材基原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槟榔Areca catechu L· 乔木,高10~18m。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端,长1.3~2m,光滑,叶轴三棱形;小叶片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cm,宽2.5~6cm,基部较狭,顶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萼片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mm,雄蕊6,花丝短小,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便,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萼片3,长圆状卵形,长12~15mm。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两次开花,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原产来西亚。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11~12月将采下的青果,煮沸4h,烘12h即得榔干。3~6月采收成熟果实,晒3~4d,捶破或用刀剖开取出种子,晒干。亦有经水煮,熏烘7~10d,待干后剥去果皮,取出种子,烘干,称为榔玉。
药材鉴别
种子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钝圆,基部平宽,高1.5~3cm,基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有稍凹下的淡色网状纹理,偶附有白色内果皮斑片或果皮纤维,基部中央有凹窝(为珠孔部位),旁有大形淡色种脐。质极度坚硬,切断面可见大理石样纹理,系红棕色的种皮及外胚乳向内错入于类白色的内胚乳而成;纵剖面珠孔部位内侧有空隙,藏有细小干缩的胚。气微,味微苦、涩。 以个大、体重、质坚、无破裂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紫色。①内胚乳碎片众多,完整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方形,胞间层不甚明显,直径56~112μm,壁半纤维素,厚6~11μm,有大的类圆形或矩圆形纹孔,直径8~19μm。②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类多角形或作长条状,直径40~72μm,壁厚约8μm,有少数细小纹孔,胞腔内充满红棕色至深棕色物。③种皮石细胞鞋底形、纺锤形或多角形,直径24~64μm,壁厚5~12μm,纹孔裂缝状,有的胞腔内充满淡红棕色物。此外,偶有其周围细胞中含团簇状硅质块的中果皮纤维及内果皮细胞。 理化鉴别(1)取新磨粉末约0.5g,加水4~5ml及5%硫酸1滴,微热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现浑浊或沉淀,放置片刻镜检,可见红色四面体小方晶或球状结晶产生。(检查槟榔碱)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细粉1g,加水数滴及乙醚10ml,冷浸提取,提取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液。另以槟榔碱为对照品。取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90:10:2)展开,碘化铋钾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处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化学成分
种子含总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arecoline)及少量的槟榔次碱(arecaidin),去甲基槟榔碱(gu-vacoline),去甲基槟榔次碱(guvacine),异去甲基槟榔次碱(isog-uvacine),槟榔副碱(arecolidine),高槟榔碱(homoarecoline)等,均与鞣酸(tannic acid)结合形式存在。还含鞣质约15%,内有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A-l、H-1和B-2以及称为槟榔鞣质(arecatannin)A  B的两个系列化合物[1,2,3,4,5]。又含有月桂酸(la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酸(ateari acid),油酸(oleic acid)[1,6~8]等。还含氨基酸,主要有脯氨酸(Proline)占15%以上[9]。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  槟榔碱是槟榔驱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缘虫的全虫有麻痹作用,使其瘫痪,疗效较高。对牛肉绦虫仅能麻痹头节及未成熟的切片,对孕卵片仅能使之变软,但不麻痹,故疗效低。槟榔对钩口绦虫、无钩口绦虫及短小线虫亦有较强的麻痹作用[1]、实验证明,30%槟榔煎剂40min可使犬短小绦虫强直乃至死亡。槟榔能使绦虫体引起弛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所以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的麻痹作用在于绦虫的神经系统,而不在肌肉。槟榔对蛔虫可使之中毒。煎剂对蛲虫有麻痹作用[2]。
2.抗病原体作用  槟榔水浸液(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煎剂和水浸剂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3.兴奋胆碱受体  槟榔碱有兴奋M胆碱受体的作用,嚼食槟榔可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5]。槟榔碱也能兴奋N胆碱受体,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与颈动脉体,对中枢神经系统亦有拟胆碱作用[6,7]。
4.抗高血压作用  槟榔能明显抑制血管紧张肽转移酶的活性,对血管紧张肽I和Ⅱ的升压反应产生量效抑制作用[8]。
5.抗癌作用  槟榔对小鼠移植性又氏腹水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9]。
6.其他作用  槟榔乙酸乙酯提取物能使大鼠妊娠子宫产生痉挛[10]。
7.毒性  槟榔有毒,槟榔煎剂给小鼠灌胃的LD50为120g/kg。过量槟榔碱引起流诞,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11]。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级干寒。 1.《注医典):“三级干寒。” 2.《白色宫殿》:“干寒。” 3.《药物之园》:“二级干寒。伊本 西拿认为三级干寒。药力与檀香相近。”
功效
清热燥湿,收敛止泻,消炎退肿,止带回精,杀虫驱虫。
主治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病症,腹泻,牙周炎肿,白带过多,早泄遗精,肠道生虫。 1.《注医典》:“气香,食用能爽中,药力与檀香相近;具有生寒,固涩作用;能消退热性各种炎肿。亦适应于眼部发炎的患者;制成敷剂外用,可阻止致病体液流入器官。” 2.《拜地依药书》:“具有凉体、燥湿、制湿作用,药力与紫檀香相近;制成敷剂外用能消退各种热性炎肿,强筋补肌,滋补器官;消除口臭,能补心脏,预防眼痒和眼部发炎;消除口腔糜烂,巩固牙齿,消除牙龈发炎。” 3.《药物之园》:“具有固涩,收敛的作用;能阻止异常体液流入患病器官,能限制异常气体上升侵脑,强筋养肌,燥湿,滋补器官,伤骨复位,能治口腔溃疡及一切热性口腔疾病,巩固牙齿,消除牙龈发炎和牙龈出血,止腰痛,补心,补胃,止泻,止汗,缓解热性疼痛。能通利大便;利尿和通经作用比毛甘松和欧缬草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驱虫酌情30~60g。外用:适量,研粉外撒或煎汤含漱。可入蜜膏、散剂。
注意事项
引起胸干燥,导致肾结石、膀胱结石,矫正药为西黄芪胶。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檀香代。
附方
1.治口腔溃疡,牙齿松动,牙龈发炎,牙龈出血及一切热性口腔疾病 取槟榔适量研细,过罗,制成牙粉外用或取槟榔适量煎汤漱口。 2.治眼角翳肉,眼皮下垂,迎风流泪,眼红疼痛,眼部瘙痒等眼疾 取槟榔适量研细,过罗,制成眼粉外用。 3.治各种热性炎肿 取槟榔适量研细,用开水制成敷剂,敷于局部。 4.治大便不畅 取槟榔7g,研细冲服。(1~4方均出自《药物之园》)。
制剂
买朱尼 苏帕日 帕克 蜜膏 槟榔5g,槟榔花20g,树柳实42g,代奥外花20g,其尼亚树胶120g,砂糖720g。先将槟榔研细,过罗,放入60ml牛乳中,用温火煮熟,加砂糖煎成融糖浆,离火,再将其他药物研成细粉,放入黏糖浆中,搅拌制成蜜膏即可。功能燥湿止带等。主治妇女带下等。内服,酌情适量。(《阿日甫验方》)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院药物所,等中药志(第三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61
[2]难波恒雄,等.生药学概论(日),南汇堂,1990:328
[3]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1246
[4]Nonaka G,et a1.J.Chem Soc,Chem cornmun,1981,15:781
[5]Nippon Shinyaku Co Ltd C A.1983,99:7685lt
[6]Begum G A,et a1.C A,1991.114:139789e
[7]Kiuchi F,et a1.Chem Pharm Bull,1987,35(7):2 880
[8]Pathak S P,et a1.C A,1955,49:2098c
[9]Kumari H L,et a1.C A,1964,60:8350c
药理
[1]李仪奎,等.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211
[2]韩问春,等.中药研究汇编,东北医学图书出版社,1953.292
[3]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286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 525
[5]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槟榔与使君子资料,1955
[6]邢淑华,等.徐州医学院学报,1988,8(2):86
[7]邢淑华,等.徐州医学院学报,1989,9(4):260
[8]Inokuchi J,et a1. C A、 1986,104:218801z
[9]Iwamoto,et a1.Planta Med,1988,54(5):422
[10]Kumari HL,et aL Indian pharrn,1964,26(10):248
[11]徐北骥,等.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2,11(4):207
维药名出处
《注医黄》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