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Suan mo
|
维药名 | 欧麻孜
|
别名 | 黑马西、浑马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艾力白克来土里阿米孜、土日谢、萨克土日谢《药物之秘》。
|
考证 | 《注医典》载:“酸模,是一种草,药用全草和种子;原植物品种众多,一种生长在田地和果园,叶子稍长,先端较细;另一种生长在沼泽地,叶质较硬,先端较尖;第三种的叶与竹鸡草叶相似,有枝,先端有细小种子,红色,味苦,性烈;亦有野生者。”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第三种酸模的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酸模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蓼科植物酸模的全草或根。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酸模Rumex acetosa 1.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肥厚,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沟槽,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5cm,无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绿,有时略呈波状;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鞘膜质,斜形,后则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被6,椭圆形,排为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mm,外轮稍狭小,雄蕊的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mm,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画笔状,紫红色。瘦果圆形,具三棱,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于路边、山坡及湿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有荫蔽。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11月至翌年2月挖掘母株,切下根头部,分切数小块,每块具2~3个芽,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每穴栽种1块,芽头向上,覆土,盖土杂肥。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分别在出苗后、夏季封行前、初秋果熟后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人畜粪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虫害有蚜虫、酸模叶甲虫等。
|
采收加工 | 鲜品可随采随用;栽种2~3年后,于冬季挖取根部,除切下根头部作种外,洗净,切片,晒干。
|
药材鉴别 | 本品根簇生,常留有木质茎残端,木质茎中空,数根簇生其上。根呈纺锤形,长4~5cm,直径0.2~0.4cm,棕色,外皮有细纵皱纹,近于光滑,粗者可见横长皮孔。易折断,断面棕色,颗粒状,不平坦,粉性。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3层细胞,皮层散有单个或成束的纤维。维管束为异型构造,根的中心具1个维管束,周围数个排列成环状,筛管颓废,呈压缩状,木质部位于内侧,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外侧具纤维束。
|
化学成分 | 根含大黄酷(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e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蒽酮(emodenanthrone),大黄素甲醚蒽酮(physcion anthrone),大黄酚蒽酮(chry-sophand anthrone),芦荟大黄素(he-emodin),大黄酚苷(chry-sophanein),金丝桃苷(hyPerin)及鞣质等。 全草含尼泊尔羊蹄素(nepodin,musizin),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叶含大黄酸, l,8-二羟基蒽醌(l,8-dihydroxyanthraqui-none),芦芸大黄素,牡荆素(vitexin),堇黄质(violaxanthin),维生素C。 于叶含金短桃苷[1]。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一级寒,味酸、微苦。
1.《注医典》:“二级干寒。”
2.《拜地依药书》:“干寒。”
3.《药物之秘》:“一级寒、三级干。”
|
功效 | 生干生寒,清热补肝,祛寒补胃,增强食欲,降逆止吐,消除瘾食异物,消炎退肿,燥湿除癣。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10~30g。外用:适量。可入汤剂、片剂、散剂、蜜膏、煎剂、漱口液、敷剂、软膏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能减退性欲,矫正药为热性糖浆剂。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橘汁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宋立人,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12 药理 [1]宋立人,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12 [2]张书媚,等.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1981,2(1):43 [3]Ito H.CA,1986,104:122759r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