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Wenpozi
|
维药名 | 比也欧如合
|
别名 | 撒法而者里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艾布力 赛排尔吉力、比依 达乃《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药物之园》载:“榅桲子,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果实的种子。原植物高1~2丈,被短柔毛和鳞片,枝多,小枝被有黄色柔毛,宽卵形至长圆形,先端尖或微凹,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脉明显,全缘,叶柄长半寸,具柔毛。花单生于嫩枝顶端,花白色,倒卵形。果实呈梨形或苹果状,成熟时黄色,外被棕黄色柔毛,分为甜、酸和酸辣三种。种子多数棕黑色。”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植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榅桲子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蔷薇科植物榅桲Cyonia obonga Mil1.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参见“榅桲”条。附:榅桲 Cydonia oblonga Mil1.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8m。芽小,被短柔毛和鳞片,枝多而丛生,小枝被有黄色柔毛,后脱落。单叶互生,宽卵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脉明显,全缘,叶柄长8~18mm,具柔毛。花单生于嫩枝顶端,花径4~5cm;萼钟状,萼片5枚,全缘,外曲,卵状或披针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2~3cm;雄蕊20枚;下位子房5室,花柱5,分离,下部有短柔毛。梨果呈梨形或苹果状,成熟时黄色,外被棕黄色柔毛,直径5~7cm,果梗短。种子多数棕黑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
我国东北三省、江苏、湖北、陕西、新疆等地有栽培;国外伊朗、印度、前苏联等亦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后纵切成两瓣取子晒干。贮于阴凉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种子呈扁心形,长6.5~7.5mm,宽3.5~4.5mm;表面外观紫红色或紫褐色;较平滑而略有光泽。一端尖而另一端钝圆,左右不对称,脉纹不明显。种皮较厚而硬,子叶2枚,乳白色,富含油性。气微味淡。加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最外层栅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具明显的纹理,呈长方形,侧壁与内壁增厚,细胞径向60~80um,切向20~25μm,无色。栅状细胞下为厚壁细胞层,呈棕褐色,细胞扁平而紧密排列,径向12~15~20um,其下为内胚乳色素层,呈棕褐色。色素层下为外胚乳,子叶细胞无色,形状不规则,内含油滴。
粉末特征:粉末棕红色。种皮碎片由栅状细胞与厚壁细胞构成;栅状细胞呈长方形,具明显或不明显的纹理,径向60~80um,切向20~25μm,无色。厚壁细胞棕红色,扁平,多层重叠。子叶细胞呈不规则形,常多个相连,直径12~20μm。粉末中含大量油滴,直径5~20~35μm。表皮细胞黄棕色,多角形,壁厚;石细胞卵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孔沟明显,有时可见孔纹,长30~110μm,直径20~70μm。单细胞毛,多弯曲,有的内含黄棕色物;网纹导管,网孔较大而稀疏;含有小方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参见“榅桲”条。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湿寒,味淡。
|
功效 | 生湿退热,调节异常胆液质,清热润喉,润肺止咳,愈伤止泻。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3~5g。外用:适量。可入内服黏液剂、散剂、汤剂、小丸、糖浆、敷剂、外用黏液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对胃寒者有害,矫正药为白砂糖;并可引起胃下垂,矫正药为小茴香。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腺毛车前子代。
|
附方 | 1.治肠燥便秘,咽喉干燥 取适量榅桲子,泡在适量凉开水中溶出黏液内服。
2.治发热发烧 取适量榅桲子,泡在适量凉开水中溶出黏液,取适量涂于全身。
3.治热咳顽痰 取适量榅桲子,研成细粉,与运量砂糖冲服;或取适量榅桲子,泡在适量凉开水中溶出黏液,与方糖或巴旦杏仁油同服。(1~3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4.治口渴失音,肠道溃疡 取适量榅桲子,泡在适量凉开水中溶出黏液内服。
5.治目光伤肤,烧伤 取适量榅桲子,泡在适量凉开水中溶出黏液,取适量涂于全身或患处。
6.治牙齿酸痛 取适量榅桲子,放在口中嚼碎片刻。
7.治热性阳痿 取适量榅桲子,研成细粉,用开水冲服。(4~7方出自《药物之园》)
|
制剂 | 罗补比 比也欧如合 黏液剂 榅桲子适量。榅桲子略研,置于适量开水中,封口浸泡0.5h,打开后搅匀制成黏液剂即可。性干。功能健胃止泻,调理肠胃,增强食欲等。主治胃虚腹泻,食欲不振,尤其用干小儿腹泻等。内服,每日1次,每次取适量服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422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