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黄连 -维药马米然其尼药物说明书
    

黄连

  
汉语拼音
Huang lian
维药名
米然其尼
别名
麻米然斯尼、马米然、马米拉《药物之园》。
考证
《注医典》载:“黄连,是一种草的根,形与色相似于姜黄,有节。”《拜地依药书》载:“黄连,是一种草的根,多产于中国和胡拉桑。中国黄连色为黄,胡拉桑黄连色为墨绿。有节,味苦。”《药物之园》载:“黄连,叶与牵牛叶相似,色淡白偏黄;密生须根,有节,弯曲。产于印度、中国和胡拉桑,印度黄连色黄偏黑,中国黄连色黄,胡拉桑黄连色墨绿,中国黄连为上品。”根据以上维吾尔医古代本草所述中国黄连与维吾尔医今用黄连相符。
中药材基原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C.teeta Wal1.var.chinensis Finet et Gagnep]又名:味连、川连、鸡爪黄连。 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16)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高达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长3~8cm,宽2~4cm,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花草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8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长9~12.5mm;花瓣线形或线状被针形,长5~7mm中央有密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柄。蓇葖果6~12,长6~8mm,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图1) 生于海拔1000~2000m山地密林中或山谷阴凉处。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有较大量栽培。 2.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又名:雅连、峨眉连、峨眉家连(四川)。 根茎黄色,不分枝或少分枝,节间明显,密生多数细根,匍匐茎横走。叶片卵形,宽达15cm,3全裂;中央裂叶三角状卵形,长3~12cm,宽3~10cm,羽状深裂,深裂片多少彼此邻接。花瓣近披针形,雄蕊短,仅为花瓣的1/2左右。(图2) 栽培于四川峨眉及洪雅一带海拔1600~2200m之间的山地林木。 3.云南黄连 Coptis teetoides C.Y.Cheng又名:云连。 根茎黄色,节间密,较少分枝,生多数须根。叶片卵状三角形,长6~12cm,宽5~9cm,3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先端长渐尖至渐尖,羽状深裂,深裂片彼此疏离,相距最宽处可达1.5cm。花瓣匙形至卵状匙形,先端钝。 生于海拔1500~2300m之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栽培。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 除以上3种以外,尚有以下3种亦供药用:①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pepala W.T.Wang et Hsiao,又名:土黄连。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②峨眉野连C.omeiensis(Chen)C.Y.Cheng[C.chinen-sis franch.var.omeiensis Chen]又名:凤尾连。生于海拔1000~1700m之间的山地岩壁及荫湿地。野生于四川峨眉、洪雅,云南昭通地区。③五裂黄连C.quinpuesecta W.T.wang特产于云南平一带。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黄连性喜冷冻阴湿,产区多雨多雾,年平均温度10℃左右,7月份平均21℃,l月份平均一3~-4℃,冬季在冰雪覆盖下越冬,叶可保持常绿不枯。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mm,大气相对湿度90%左右。耐肥力很强;土壤以上泡下实,土壤上层以富含腐殖质肥沃疏的砂壤土,下层以保水保肥力较强的黏壤上最适宜;酸性至微酸性土,PH为5.5左右。黄连为阴地植物,有强大的叶面积群,可利用林间间息照射的阳光,忌直射强光。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种子属胚后熟类型。5月上旬种子成熟后来收,选择荫凉较平坦的山坡用树枝搭荫棚,雨水能自然淋入棚内,挖20cm深地窖,将种子与湿沙在窖内层积贮藏。经早晚及秋季低温,胚逐渐发育形成。10~11月间种子裂口后撒播于高畦,每1bm2播种子22.5~37.5kg,用牛马粪覆盖。次年2月下旬在畦面搭矮棚遮荫,3月初出苗,拣去畦面落叶,并除净杂草。5~6月间应追施速效性氮肥催苗,10~11月间撒牛马粪及火灰腐殖土以利越冬。传统的栽连技术都采用搭棚遮荫,于冬季砍树搭1.2m高前棚,荫蔽度70%左右,棚内作1.6m宽高畦(厢)。播种后第3年3月间幼苗长出4~6片真叶时移栽,行株距10cm×1Ocm,栽深3~5cm,每1bm2栽苗75~90万株。近年有用玉米间作与林间栽连技术,不影响黄连产量,同时省工、省料、节约投资,活立木积蓄量比不栽黄连的树林快1倍。 田间管理 栽植后,立即撤施少量牛马粪及熏土称刀口肥。每年早春、夏季种子收获后及冬季10~11月间各追肥1次,春夏以氮磷等速效性肥料为主,冬肥以牛马粪及熏土为主,施冬肥应培土。第1、第2年培土约1cm,第3、第4年2~3cm。追肥前应除草,移栽后第1、第2年荣小露地孔隙大,易生杂草,每年应拔草4~5次,第4、第5年生黄连已封垄,结合追肥每年拔草3次。搭棚栽连,当年5月种子采收后应揭去盖棚敞阳,抑制叶的生长,促使根茎充实;林间栽连,裁后第3年开始冬季修枝亮棚,使荫蔽度由栽连时的70%左右降低到20%~30%。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应降低荫蔽度,增加光照并可用石硫合剂防治。虫害有蛴(早曹)、蝼蛄等,可用毒饵诱杀。早春有(鹿几)子、锦鸡为害花薹和种子,应围以篱笆,防止侵害。
采收加工
黄连栽后5~6年的10~11月间收获。用黄连抓子连根抓起,抖掉泥土,剪去须根和叶,取根茎烘炕干燥,烘时并用操板翻动。五六成干时出炕,根据根茎大小,分为3~4等,再分别细炕,勤翻动,待断面呈干草色时即可出炕,装入槽笼,撞掉泥土和须根即成。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1)味连 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司称“鸡爪黄连”,单枝类圆柱形,长3~6cm,直径2~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外皮剥落处显红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其厚度约为半径的1/3,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2)雅连 分枝少,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5~10m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质轻而硬。 (3)云连 多为单枝,弯呈钩状,较细小。 以身干粗壮、残留叶柄及须根少、质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1)味连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宽广,有的可见根迹和叶迹维管束;石细胞黄色,单个散在,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有的伴有少数石细胞。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 (2)雅连 髓部有石细胞。 (3)云连 无石细胞和韧皮纤维。 粉末特征:(1)味连 黄棕色或黄色。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稍延长,直径25~64μm,长约102μm,壁厚9~28μm,纹孔明显,有的层纹明显。木纤维众多,黄色,细长;直径10~13cm,壁稍厚,木化,纹孔稀疏。韧皮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长梭形,长136~185μm,直径25~40μm,壁较厚,纹孔稀疏。导管主为孔纹和螺纹导管,直径8~20μm。淀粉粒多为单粒,长圆形、肾形、类球形或卵形,直径1~10μm;复粒少数,由2~4分粒组成。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2)雅连 与味连相似,主要特征为:石细胞较多,鲜黄色,长椭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成不规则条形,长35~252μm,直径23~102μm,壁厚7~26μm,层纹细密而明显。 (3)云连 无石细胞。 理化鉴别(1)本品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滴,加稀盐酸lml与含氯石灰(漂白粉)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滴,加5%五倍子酸的乙醇溶液2~3滴,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最深绿色。(检查小檗碱) (3)取本品粉末或切片,加稀盐酸或30%硝酸1滴,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簇,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检查小檗碱的盐酸盐或硝酸盐)
化学成分
1.黄连  根茎含小檗碱(berberine)5.56%~7.25%,黄连碱(coptis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1],小檗红碱(berberrubine)[2],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非洲防已碱(colum-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3,4]。黄柏酮(obakunone),黄柏酯(obakulactone)[5]。
2.三角叶黄连  根茎含表小檗碱[1],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木兰花碱[6]。
3.云南黄连  根茎含小檗碱,掌叶防已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木兰花碱,黄连碱[7]。
药理作用
1.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  黄连和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白喉、枯草、肺炎百日咳疫、布氏、结核等杆菌也有抑制[1]。黄连对鸡胚培养的各型流感病毒[2]、小檗碱对新城鸡瘟病毒[3]有抑制作用。黄连煎剂及水浸液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4,5]。煎剂或小檗碱对体外及鼠体内阿米巴原虫[6]、沙眼衣原体[7]均有抑制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静注小檗碱对犬心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率减慢,舒张压下降,总外周阻力下降,每博输出量增加[9]。小檗碱可提高小鼠耐缺能力,使实验性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减少[10]。小檗碱对乌头碱、氯仿、氯化钙、电刺激心脏和结扎冠脉等引起的实验性心律失常都有抑制作用[11]。
3.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  小檗碱对ADP、花生四烯酸、胶原及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发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12]。小檗碱对富含血小板凝块的收缩有抑制作用[13]。
4.降血糖作用  黄连煎剂和小檗碱灌服能使正常或高血糖动物的血糖降低[14],小檗碱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糖原异生或促进精酵解所致[15]。
5.抗肿瘤作用  小檗碱在体内和体外试验对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显抑制作用[16]。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对肝细胞瘤HenG2生长有抑制作用,使HePG2细胞的S期比例明显减少,对白血病HL-60细胞也有同样作用。黄连对鼻咽癌和宫颈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17]。
6.其他作用  小檗碱侧脑室注射可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及促进正常小鼠的记忆保持[18]。黄连对乙醇引起的损伤有保护作用[19]。小檗碱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人白细胞吞噬白葡萄球菌功能;灌服小檗碱可加速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炭粒的廓清速率,抑制血清溶血素的产生和足跖迟发型超敏反应。提示小檗碱可增强小鼠非特异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20]。
7.毒性  黄连及小檗碱口服治疗量相当安全。小鼠腹腔注射小檗碱LD50为24.3mg/kg[21]。
炮制方法
性味
三级干热。 1.《注医典》:“二级末干热。” 2.《拜地依药书》:“二级末或四级末干热,有人认为三级干、一级热” 3.《药物之园》;“三级末干热。”
功效
生于生热,消炎明目,止泻止痢。
主治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湿性眼肿目糊,热性目赤灼痛,湿寒性眼内白障、腹痛腹泻、痢疾、痔疮及各种皮肤病等。 1.《注医典》:“清除异常体液,消除过浓湿性,清理脑部,止牙痛,消除眼翳,燥湿明目,消除黄疸,止肠绞痛,通利小便。” 2.《拜地依药书》:“消除白内障和指甲白点,明目增视,消除黄疸,止腹痛,催乳,利尿,通经,祛斑。主治白内障,指甲白点,视力减弱,黄疸,腹痛,乳少,尿闭,经闭,蝴蝶斑等病症。” 3.《药物之园》:“消除痔疮,祛斑生辉。主治子宫倒位,痔疮,白癜风雀斑,疥癣和伤痕等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1~2g。外用:适量。可入煎剂、汤剂、小乳剂、片剂、敷剂、软膏、散剂、滴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对肾有害,矫正药为蜂蜜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等量姜黄,半量没药代。
附方
1.治白内障,眼生翳肉 取适量黄连,研成细粉,涂于眼部。(《注医典》) 2.治蝴蝶斑 取适量黄连,研成细粉,与适量葡萄醋调配制成敷剂,敷于患处。(《拜地依药书》) 3.清理脑部 取适量黄连,用适量水煎剂与适量辅剂调配制成滴剂,滴于鼻孔。 4.治牙痛 取适量黄连,放在口中咀嚼。 5.治阻塞性黄疸 取适量黄连,研成细粉,用酒冲服。 6.治腹痛,痢疾,小便不利 取适量黄连,用适量水煎汤内服。 7.治子宫倒位,痔疮 取适量黄连,研成细粉,与适量开水调配制成敷剂,敷于小腹或痔疮处。 8.治白癜风,雀斑,疥癣和伤痕 取适量黄连,研成细粉,与适量蜂蜜和葡萄醋调配制敷剂,敷于患处。(3~8方出自《药物之园》)
制剂
1.再如日 马米然其尼 眼粉 黄连6g,牵牛子30g,甘草味胶30g,奇诺6g。药物研成细粉,过罗,制成粉剂。性热,功能消肿止痛,消炎明目。主治小儿目赤眼肿等眼疾。外用,根据病情取适量,撒于眼疾患处。(《医学之目的》) 2.艾比 马米然其尼 小丸 黄连、没食子、天竺黄等量。药物研成细粉,过罗,与亚麻车前子煎液制成0.5g的小丸。功能消炎止泻。主治急性肠炎引起的腹泻。内服,每日3次,每次3~5丸。(《治疗法则精华》)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Yoneda Kaisuke,et a1.Shoyakugaku Zasshi,1988,42(2):116
[2]Yoneda Kaisuke,et a1.Shoyakugaku Zasshi,1988,43 (2):129
[3]方至鼎,等.中草药,1981,12(2):49
[4]李信炯,等.中草药,1986, 17(l):2
[5]天津医学院.科学论文选编(第一集).1959.285
[6]杨模坤,等.中草药,1983,14(4):151
[7]Tai Wan K’οHsuen,1969,23(3~4):30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022
[2]叶玉林,等.中华医学杂志,1958,44(9):888
[3]高尚萌,等.Science Record,1950,3(2~4):231
[4]孙迅,等.中华医学杂志,1955,41(6):536
[5]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286
[6]张覃沐,等.中华医学杂志,1957,43(8):627
[7]Sabit M,et a1.Ind J Med Res,1976,64(8):1160
[8]妇产科教研组.湖南医学院学报, 1958,(1):48
[9]陆志强,等.现代应用药学,1987,(3):49
[10]李亦秀,等.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4,(2):14
[11]汪永者,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6,7(7):205
[12]储钟禄,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10(4):323
[13]储钟禄,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2):114
[14]陈其明,等.药学学报,1986,21(6):401
[15]陈其明,等.药学学报,1987,22(3):161
[16]黄林清,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2):189
[17]周本杰.中药材,1998,21(10):536
[18]郭树仁,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17
[19]徐诺,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1(6):31
[20]耿东升,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6):536
[21]Sabit M,et a1.Ind J Physinl Pharmacol,1971,15(3):111
维药名出处
《注医典》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