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Jiu cai zi
|
维药名 | 库德欧如合
|
别名 | 百子如力 库热斯,吐胡米 甘地那《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1.exSprens.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参见“韭菜”条。附:韭菜Allium tuberosm Rottl、ex Spreng.
多年生草本,高20~45cm,具特殊强烈臭味。根茎横卧,生多数须根,上有l~3个簇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叶基生;长线形,扁平,长10~27cm,宽1.5~9mm,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无毛,深绿色。花茎自叶丛抽出,长可达50cm,三棱形;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膜质,白色,通常1~3片,基部合生,先端锐尖;花被6裂,白色,裂片长圆形,长4~6mm,先端渐尖或急尖,排列为2轮,互生;雄蕊6,花丝长不超过花被,中部以下扩大,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上位,3室,三棱状。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长4~5mm,直径约4mm。种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圆个,边缘具棱。花期6~7月。果期7~9月。
喜肥沃土壤。全国各地和国外多数地区均有栽培。我国主产于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国外主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下果序。晒干,打下种子,簸净。贮于阴凉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种子呈半卵圆形或类三角状扁卵形,一面较平或微凹,另面稍隆起,顶端钝,基部略尖,长3~4mm,宽2~3mm,表面黑色,在放大镜下可见有网状皱纹,基部有种脐突起,灰棕色。纵切面可见种皮菲薄、皱缩,胚乳灰白色,胚白色,弯曲,子叶1枚。质较坚硬。气特异,嚼之辛辣而有韭菜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1列,切线延长,细胞较平整,壁较厚,胞腔内充满黑色素,胞壁具小孔纹;外被薄角质层。下皮细胞常2~4列,长圆形,壁薄,棕黄色;胚乳细胞大,壁常呈串珠状增厚,纹孔略密,清晰;胚细胞小,白色,胚在切片中多失落而成空腔。
粉末特征:灰黑色。种皮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长方形,具稀疏细小纹孔,棕色;下皮细胞长圆形,上下细胞常重叠交错成网状,棕色;胚乳细胞众多,类圆形,壁增厚不均,具圆形纹孔,含油滴和糊粉粒;胚细胞小,含油滴;色素块较常见,棕褐色。
|
化学成分 | 种子含硫化物、苷类、维生素C。经预试有生物碱、甾醇类反应[1]。
|
药理作用 | 韭菜子水提液可使小鼠血清SOD值升高,而MDA值无显著性差异[1]。 韭菜子油可增强非特异性抵抗力,给予籽油的果蝇,在高、低温刺激下,死亡率均低于空白组。这种保护作用性别差异不大[2]。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热,味辛、甘。
1.《拜地依药书》“干热。”
2.《药物之园》:“二级末干热。”
|
功效 | 生干生热,祛寒壮阳,开通肝阻,散气消痔,止血止痢。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2~3g。外用:适量,可入小丸、散济、消食膏,敷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韭菜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545 药理 [1]谭桂山,等.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4(4):32 [2]马庆臣,等.中医药学报,2000,28(2):78 |
维药名出处 | 《拜地依药书》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