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Luo le zi
|
维药名 | 热依汗欧如合
|
别名 | 沙速福林子、沙速下儿奄子、速补儿奄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百子如刀沙合斯排热密,吐战术热依汗、土里斯克 比及《药物之园》。
|
考证 | 《药物之园》载:“是一种表面常绿色或偏黄色,气味芳香植物,即罗勒的种子;原植物有的叶大,有的叶小。药用小坚果卵形至矩圆形,暗褐色。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一层白色黏液质。”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原植物特征和实物种子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罗勒和罗勒子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唇洛科植物罗勒 Ocimum basilicum 1.的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参见“罗勒”条。附:罗勒 Ocimum basilicum 1.
一年生草本,高20~70cm,全体芳香。茎直立,四方形,上部多分枝,表面常紫绿色,被柔毛。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l~3.5 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下面有腺点;叶柄长0.5~2cm。轮伞花序顶生,呈间断的总状排列,每轮生花6~10朵,花轴长而密被柔毛;苞片卵形而小,具众多柔毛,边缘尤多;花萼管状,先端5裂,上面1片特大,近圆形,其余4片较小,呈锐三角形;花冠2唇形,白色或浅红色,长约9mm,上唇的4裂片几相等,裂片近圆形,边缘浅齿蚀状,下唇1片椭圆形,全缘;雄蕊4,二强,均伸出冠外,花药2室,靠合;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于子房底部,柱头2裂。小坚果4,长约lmm,卵形至矩圆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我国分布于新疆、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国外分布于印度、沙特阿拉伯、巴西及非洲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九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筛去泥沙(不宜水洗,着水易粘连成团),晒干除去杂质。置干燥处,防潮,防虫蛀。
|
药材鉴别 | 干燥小坚果是卵形,长约2mm,基部有果柄痕迹;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一层白色黏液质。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色。果皮表皮棕黑色,细胞壁波状弯曲,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中果皮棕红色,较厚,细胞壁不明显,内含大量厚角组织,厚角细胞壁黑色,于角隅处特别增厚;种子表皮浅棕色,细胞多角形,壁稍厚,表面密布细网纹;种皮内层细胞浅黄色多角形或类圆形,壁薄;导管梯纹,直径15~25μm;石细胞棕黄色,胸腔大,孔沟明显或不明显,常数个聚合,亦有单个散在者,直径18~36μm;纤维棱形,壁孔不明显,直径约至20μm;油滴众多,黄色,圆形,大小不一;薄壁细胞类圆形,浅黄色,壁薄;果皮表面黏液层污白色,遇水膨胀;色块棕黄色,不规则。
理化鉴别 取果实1g,加水10ml浸泡后,溶液呈黏稠状,取出果实观察,表面黏液层强烈黏液化膨胀成晶莹状小球,直径3mm左右,在滤纸上液动后失水逐渐恢复原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干寒,味辛。
1.《保健药园》:“一级干寒或平。”
2.《拜地依药书》:“干热;有人认为寒热性为平。”
|
功效 | 生干生寒,燥湿止泻,凉血止血,清热爽心。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l~3g。外用:适量。本品可入散剂、汤剂,敷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科技出版社(K),1993.188 |
维药名出处 | 《药物之园》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