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Qing xiong mao
|
维药名 | 依孜合尔
|
别名 | 亦即黑而根、阿的黑地根、阿得黑儿《回回药方三十六卷》,依孜合尔 买克、古尔各亚《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注医典》载:“青香茅,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多产于阿拉伯田野,也生长在沼泽地,高约2尺,茎细,质硬,花序红棕色,具有玫瑰香味。”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青香茅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禾本科植物育香茅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青香茅Cymbopogon caesius(Nces)Stapf
多年生草本,秆少数丛生,直立或膝曲,较细弱,高40~60cm,无毛,节间裸露部分被白粉。叶鞘在基部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无毛,叶舌长1~1.5mm,先端钝圆,无毛;叶片狭线形,先端细针状渐尖,长达20cm,宽3~5mm,扁平或多少卷折。伪圆锥花序较稀疏而单纯,长7~30cm;总状花序成对,成熟后节叉开,带红棕色,长7~14mm,具2~5节,其下托以长1.4~2cm之佛焰苞,穗轴节间长约1.5mm,边线被长0.5~2mm之白色柔毛;无柄小穗长圆状倒披针形,长3~4mm,基盘具长约0.5mm之微毛,第1颖先端微呈啮蚀状,具2脊,脊上具稍宽之翼,脊间具2脉,背部下方具1深纵沟,第2颖舟形先端尖,脊上具狭翼,第一外稃较颖短约1/4,第二外稃极狭,较颖短1/3或1/2,先端具深达中部之2齿;芒从齿中伸出,长11~13mm,约在中部折曲;雄蕊3,花药长1.8~2mm;有柄小穗长3~4mm,小穗柄有白柔毛。
我国主产于广东等地。国外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东南亚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以秋季为佳,采后及时晒干。贮于阴凉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茎长20~60cm,直径2~3mm,表面淡黄棕色或微绿,节处膨大;质脆易折断,内微空。叶片狭条形成长线形,长7~20cm,宽1~5mm;叶鞘基部多破碎,上部叶鞘短于节间。叶舌长l~1.5mm,黄白色,膜质,舌状。有时可见稀疏而单纯的伪圆锥花序。果淡黄棕色,骨质,长约5mm。具柠檬香气,味淡。
显微鉴别(1)叶鞘横切面 外表皮细胞由1列小长圆形细胞组成,横向排列。上表皮具疏短的非腺毛,有时可见气孔,下表皮非腺毛较多,尤以凹陷处为最多。主脉中含有四周由l~2列纤维组成的大型盾状维管束鞘,木质都呈“^”形,导管之中为韧皮部,内外表皮之间为大型的薄壁细胞。
(2)粉末特征 呈黄绿色至黄棕色。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排列整齐,气孔少见,单细胞短毛有时可见,在细胞中可见有棕色物质、淀粉粒和油滴,下表皮细胞为方形或稍短的长方形,气孔和短的非腺毛均多,毛长可达40μm,气孔长径约30μm,短径10μm。纤维细长,壁厚。分泌管是分枝状,呈棕色。导管孔纹和螺纹。薄壁细胞中含棕褐色粒状物。亦可见石细胞和厚壁细胞。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同属植物香茅挥发油有抗真菌(如委内瑞拉链丝菌)作用。香茅含胰岛素样物质,为灰白色粉末,其相当胰岛素效价,口服1g为440单位,皮下注射为880单位。其香茅醛等有镇咳平喘作用[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热,味辛。
1.《注医典》:“二级热、接近于干。生长在沼泽地者药性寒。”
2.《白色宫殿》:“一级干二级热。”
3.《拜地依药书》:“一级干热。”
|
功效 | 生干生热,成熟异常黏液质或清除异常体液,强筋健肌,散气止痛,通阻消炎,补胃开胃,通尿通经。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3~6g。外用:适量。可入煎剂、汤剂、蜜膏、油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对热性肾病和头痛有害,需配艾热克 古拉比蒸露、雪莲花、艾热克 三代里 蒸露。
|
代用药 | |
附方 | 1.治皮肤瘙痒 取适量青香茅,制成油剂,涂于患处。
2.治体内外各种炎肿,各种结石 取适量青香茅,煎汤内服。
3.治筋肌抽紧 取适量青香茅,与适量荜茇煎汤内服。
4.治牙松龈烂 取适量青香茅,煎成漱口剂漱口。
5.治毒虫之毒 取适量青香茅,研成细粉,用开水制成敷剂,敷于患处。(1~5方出自《注医典》)
6.治咳血,癔病 取适量青香茅花,研成细粉冲服。
7.治黏液质性伤寒 取适量青香茅,研成细粉,适量醋糖浆冲服。(6、7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24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24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