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Li chun hua
|
维药名 | 马米萨
|
别名 | 马米撒《回回药方三十六卷》,马密萨依 苏如赫、班 破斯台《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罂粟科植物丽春花的花、种子和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丽春花Papaver rhoeas 1.
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除花外均被粗毛。茎直立,疏分枝。单叶互生,羽状中裂或全裂,少有全缘,裂片线状披针形,锐尖头,边缘具齿。花单生于枝的顶端,花径5~8cm,朱开放花蕾下垂;萼片2枚,绿色白边,或成椭圆形船状,花开时即脱落;花瓣4枚,略成圆形或广圆形,长3~4cm,全缘,有时为圆齿状或深切裂,花有橘红、深紫、猩红等色,少有白或淡红色,具光泽,边缘有时带深色斑点;雄蕊多数;雌蕊位于中央,子房倒卵形,柱头呈放射状,被覆于子房顶部。蒴果倒卵形圆柱状,高1cm以上。花期5~6月,果期7月。
原产于欧洲,我国内地有引种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全草夏、秋季采收,晒干。花夏季盛开时采收,晒干后贮于干燥处。夏、秋季分批采收成熟果实,撕开果皮将种子抖人容器内,放干燥阴凉处保存。
|
药材鉴别 | 本品新鲜时花径长5~8cm,宽几与长相等,花瓣4枚,呈广椭圆形,平滑而带光泽,全缘,稀具圆齿状波边,橘红色、猩红色或红紫堇色。干燥花皱缩成团,多变为深紫色,松脆易碎。鲜时具特异的芳香气,干燥花则无之,味淡而具黏液性。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呈紫褐色。花粉粒椭圆形或圆形,具3个萌发孔,直径约20μm;花瓣表皮细胞里长方形,壁为密波状;花粉囊细胞多角形或类方形,壁呈串球状增厚,花梗粗毛呈短分枝状,长可达1500μm,直径可达100μm;导管螺纹或孔纹,直径约20μm,孔纹者较大。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5ml,振摇后浸渍1h,滤过,取滤波1ml,加5%氢氧化钠1滴,溶液显青蓝色;然后加稀盐酸,则溶液变为红色。
(2)紫外光谱 取上述滤液适量,加乙醇稀释后,以DMS-200型可见光紫外光谱仪进行扫描,在波长282nm处呈明显吸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丽春花药理未见报道。丽春花种子中之多糖类有抗肿瘤作用,动物的体内试验中,对吉田肉瘤、艾氏腹水癌也有作用,并能延长动物寿命。本品还可用于饮料和食品着色剂[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寒,味辛。
1.《注医典》:“一级干寒。”
2.《拜地依药书》:“二级干寒,有人认为一级干热。”
|
功效 | 生干生寒,清热止泪,增强视力,止泻止痢,清热止痛,祛风止痒,消炎退肿,燥湿健肌。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3~6g。外用:适量。可人汤剂、糖浆剂、散剂、眼滴剂、软膏、敷剂、擦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鞣树果代。
|
附方 | |
制剂 | 买日合米 马米萨 软膏 丽春花适量。浸泡在适量水中,过一昼夜,用温火煎成浓缩液,制成软膏即可。功能消炎退肿,消除恶创,清热止痛,祛风止痒燥湿健肌。主治热性炎肿,烫伤烧伤,口腔溃疡,梅毒,热性关节疼痛,荨麻疹,眼皮松弛。外用,每日2次,根据病情取适量涂于患处。(《药物之园》)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354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354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