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Gan cao wei jiao
|
维药名 | 安则如提
|
别名 | 安咱卢提、安撒鲁的、安咱鲁的、安咱卢的《回回药方三十六卷》,开呼里 克尔马尼,拉依《明净词典》。
|
考证 | 《拜地依药书》载:“是一种名为‘沙依卡’的带刺的小灌木的胶,色白,照阳光时间越久,颜色变黄,日久甚至变红,称‘罕自如提。’淡黄色为佳品。”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甘草味胶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随时可收集植物茎流的结块状物,采后贮于干燥处,防潮、防水保管。
|
药材鉴别 | 本品为不规则团块或颗粒,大者直径可达3cm;表面黄白色、黄色、橙红色到深红色,略具玻璃样光泽,质脆,易碎,碎断面不平坦,其色与表面基本一致而较鲜;气微,味特异,微甜而后若。粉末在冷水中振摇有泡沫;燃烧时先成黑色油状,并有明亮的黄色火焰和黑烟发生。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5ml,振摇后浸渍2h,滤过,滤液供下述试验:紫外光谱:取滤液适量,加乙醇稀释后,以DMS-200型紫外光可见光谱仪,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在波长325nm处有明显吸收峰。
|
化学成分 | 本品含胶、糖以及甘草味精(sarcocollin),三者约占65%,甘草味胶由5%的胶和3%的似黄芪胶糖的凝胶状物组成,此外,尚含27%的木质素(lignin)以及色素等[1]。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先将甘草味胶研成细粉,用适量驴乳或人乳制成糊球,馕坑用柽柳木烧热,将甘草味胶糊球挂在柽柳木上,挂在热馕坑中央,烘干,研成细粉,备用。
|
性味 | 二级干热。味辛、微甜。
1.《注医典》:“一级干、二级热。”
2.《白色宫殿》:“干热。”
3.《药物之园》:“一级干、二级末热。”
|
功效 | 生于生热,清除多余黏液质,散气通阻,消炎退肿,除脓愈疮。
|
主治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各种化脓性疮疡,各种眼部疮疡,迎风流泪,耳痛,耳道流脓。
1.《注医典》:“除腐牛肌,愈合创口;主治眼、耳疮疡等。”
2.《白色宫殿》:“能清除关节中的浓性体液。”
3.《拜地依药书》:‘能清除自身中混入胆液质的黏性黏液质。用于各种眼疾和颈淋巴结等。”
4.《药物之园》:“治筋肌搐紧,眼白血瘀,耳痛,疮口难合,天花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去毒后1~3g。外用:适量。可入小丸、蜜膏、伤粉、敷剂、软膏、滴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芦荟代。
|
附方 | 1.治耳道流脓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撒于黏蜂蜜的棉棒上,塞于耳道,涂于耳道壁。
2.治眼部脓疮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撒于患处。(1、2方出自《注医典》)
3.治眼部脓疮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用适量鸡蛋清或牛乳制成敷剂,敷于患处。
4.治颈淋巴结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用适量胡桐泪制成敷剂,外敷于患处。(3、4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5.治筋肌搐紧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用适量蓖麻油制成敷剂,敷于患处。
6.治眼白血瘀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用适量冰糖粉制成粉剂,撒于眼白处。
7.治耳痛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放入大头洋葱内,加热,挤出汁液,滴入耳道。
8.治疮口难合,天花 取适量甘草味胶粉,撒于患处。(5~8方出自《药物之园》)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178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