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Gan Cao
|
维药名 | 曲曲克布亚
|
别名 | 速西《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艾斯鲁思 苏斯、比合苏斯《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及根茎粗壮,皮红棕色。茎直立,带木质,有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奇效羽状复叶长8~20cm;小叶7~17cm,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两面均有短毛和腺体;托叶阔披针形,被白色纤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花冠蓝紫色,长1.4~2.5cm,无毛,旗瓣大,卵圆形,有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2体(9+1)。荚果条形,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种子4~8,肾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1)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沙质土等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2.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1.又名:洋甘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多年生草本,高1m左右。茎和枝均有鳞片状腺体和白色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长5~14(~20)cm;小叶9~17,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宽0.8~2cm,先端常微缺,上面有短柔毛,下面密生鳞片状腺体;托叶披针形。花淡紫色,密生,排列成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钟状,有5个相等的披针形萼齿,萼齿内外均有白色腺毛;旗瓣长椭圆形,长约10mm,翼瓣长约9mm,爪不明显,龙骨瓣长约8mm。荚果扁,狭长卵形,稍弯曲,长20~30mm,宽4~7mm,无毛,有时具少许不明显的腺瘤。种子3~4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2)
原产欧洲地中海区域,北非、中亚和西伯利亚亦有生长,我国新疆亦有分布,且可生于干旱的盐碱性荒地。
3.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a1.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有时基部粗壮而为木质。茎直立,常局部被密集连接成片的淡黄褐色鳞片腺体,无腺毛而有疏柔毛,或几天毛。奇数现状复叶长3~16cm;小叶3~7枚,卵形、狭长圆形至椭圆形,长1.5~5cm,宽0.6~2.8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常明显为波卷状,上面暗绿色,具黄褐色腺点,下面亮绿色,只淡黄绿色腺点,幼时如涂胶状,有光泽,两面无毛或几无毛;小叶柄长1~4mm。总状花序;花小,紫红色,排列疏松。荚果长圆形,短小,长0.8~2cm,膨胀,无或略有凹窝,被微柔毛与少许不明显的腺瘤。种子小,1~7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3)
除上述3种外,部分地区作甘草药用的还有,①粗毛甘草Glycyrrhiza aspera Pal1.分布新疆。②黄甘草G.eurxcarpa P.C.Li[G.kansuensis Chang et Peng]分布新疆、甘肃。③云南甘草G.yunnanensis Cheng f.et 1.K.Tai分布云南。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甘草地上部分每年秋末死亡,根及根茎在土中越冬,翌年3~4月从根茎上长出新芽。抗旱和喜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壤上栽种,涝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种植。土壤以中性微碱性为好,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根状茎繁殖。以根状茎繁殖生长快。种子繁殖:播前应在头年秋季进行土地深翻0.8~1m,施人、厩肥作基肥,每1hm2用量37500kg,翻后耙平、作畦,畦宽1m高17cm,按行距30~40cm开沟条播,沟深6cm,点播行株距30cm×15cm,每穴点5~6粒,覆土后镇压。每1hm2播种量30~45kg。甘草种皮质硬而厚,透气透水性差,播前最好将皮磨破或用温水浸泡后用湿砂藏1~2个月播种。根状茎繁殖,于早春、晚秋采挖甘草时,选择细小的根状茎,截成12~20cm的小段,每段须有1~3芽,按行距30cm开沟,沟深10cm,株距15cm,将根状茎平摆沟内,最后覆土耙平,镇压,浇水。
田间管理 出苗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在2~3片真叶时,按株距10~15cm定苗,每年须除草、松土、培土2~3次、追肥1~2次,量每1hm2用30000~37500kg,以腐熟的人粪尿、厩肥和磷肥为主。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锈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叶部,5~8月发生,初期喷波美0.3~0.4度的石硫合剂。虫害有蚜虫、甘草种子小蜂,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清园,减少虫源。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茎基、枝叉、须根,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一小捆,再晒至全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1)甘草 根呈长圆柱形,长30~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并有稀疏的细根痕,外皮松紧不一,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心有髓。气微,味甚甜而特殊。
(2)光果甘草 根茎及根质地较坚实。表面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断面纤维性,裂隙较少。
(3)胀果甘草 根茎及根木质粗壮,多灰棕色至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甘草 木栓层为数列至30列整齐的木栓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韧皮部射线多弯曲,常现裂隙,束间形成层下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大,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方晶。根茎有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光果甘草 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少。
(3)胀果甘草 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1)取本品粉末各1g,加50%乙醇25ml提取,滤液作供试液;另取甘草酸铵盐、甘草苷、异甘草苷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氨水(5:1:2)展开,用50%硫酸溶液喷雾,烘烤,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2)取粉末0.3g,加盐酸1ml与氯仿15ml,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供试液;另取甘草次酸加无水乙醇溶解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各取5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O℃)、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O:7:0.5)展开,取出晾干,10%磷钼酸乙醇液喷雾,105℃烘约5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
化学成分 | 1.甘草 根和根茎主含百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钾盐和钙盐[1]。乌拉尔甘草皂苷(uralsaponin)A、B[2]和甘草皂苷(licorice-saponin)A3、B2、C2、D3、E2、F3、G2、H2、J2、K2[3,4]。又含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元(liqiuritigenin),甘草苷(liquiritin),异甘草苷元(isoliquiritigenin),新异甘草苷(ne-oisoliquiritin)[5]等。还含香豆精类化合物:甘草吡喃香豆素(li-copyranocoumarin),甘草香豆酮(licocoumarone)[6]等。3-甲基-6,7,8-三氢吡咯并(1,2-apyrimidin-3-one)[7]。另含甘草葡聚糖(glucan)GBW[8],甘草多糖(glycyrrigan)UA、UB、UC[9,10]等。 2.光果甘草 根和根茎含甘草甜素即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11],异甘草次酸(liquiritic acid),甘草萜醇(glycyrrhetol),光果甘草去氧光果甘草内酯(deoxyglabrolide)[12],光果甘草苷(liquritoside),光果甘草苷元(isoliquritoside)[5,13]等。 3.胀果甘草 根含甘草甜素,甘草次酸-3-芹糖葡萄糖醛苷(apioglycyrrhizin)[14],180β-甘草次酸,11-去氧甘草次酸,乌拉尔甘草皂苷B[15],甘草苷元,甘草苷,异甘草苷元,异甘草[16]等。 |
药理作用 | 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小剂量的甘草甜素腹腔注射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表明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1]。临床上甘草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少患者对皮质激素的依赖,减轻激素撤除反应[2]。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使多种动物的尿量及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3]。 2.抗病毒及抗菌作用 甘草甜素具有抑制艾滋病毒、腺病毒Ⅱ型、Ⅰ型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和牛痘病毒作用,不但可直接灭活这些病毒,而且对细胞内的病毒也有作用,可阻止水疱性口炎病毒、腺病毒Ⅱ型吸附与进入细胞,显著抑制细胞病变的发生[4,5]。甘草甜素在体外可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增殖,并可直接灭活该病毒[6]。甘草酸钠对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兔眼毒性反应发生有抑制作用[7]。甘草次酸有特异性抑制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甘草还能通过诱生于抗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功能达到抗病毒效果[8]。 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有抑制作用[8]。甘草次酸能促进实验性肺结核病灶纤维化[10]。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甘草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形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浸膏大鼠十二指肠内给药,有40%的幽门结扎溃疡被抑制,目使结扎后4h内胃液量、游离酸度和总酸度均明显减少[11]。甘草提取物FM100(含甘草素较少的甲醇浸膏精制部分)腹腔注射能抑制溃疡,对严重溃疡有促进愈合作用[12]。 甘草浸膏灌服,叶明显减轻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脏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的恢复,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下降[13]。甘草甜素有明显抑制黄曲霉素B1诱发肝癌前病变的作用[14]。对二乙基亚硝胺致肝癌发生有抑制作用[15],对慢性肝炎也有效[16]。 此外,甘草提取物可促进胰液分泌[17]。甘草水提取物对离体兔肠管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18]。 4.抗炎作用 甘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抗炎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黄酮成分也有抗炎作用[19]。对小鼠的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佐剂性关节炎、棉球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均有抗炎效果[22]。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甘草甜素能非特异性地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性,并可清除抑制性巨噬细胞的抑制活性[21]。甘草甜素可增强脾细胞产生于抗素的能力[22],增强肝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23]。甘草的粗提取物能抑制致敏大鼠抗体生成,从而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4]。甘草甜素可使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IgM恢复正常[25]。甘草甜素有较强的补体抑制作用[26]。 6.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8β-甘草次酸钠能对抗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氯仿-肾上腺素所致兔室性心律失常,并能减慢心率,可部分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心率加快作用[27]。 甘草甜素肌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可使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下降,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28]。 7.镇咳祛痰作用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对小鼠氨水、二氧化硫引咳实验均呈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试验(酚红法、毛果芸香碱法)结果表明还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12]。 8.抗肿痛、抗突作用 甘草酸、甘草决酸及-系列的衍生物均有不同的抗肿瘤作用[29]。甘草次酸钠已于1977年获英、日、德等国专利,用于子宫癌、直肠癌、膀胱癌的治疗,无抗癌药的严重副作用[30]。甘草水提取液有抗突变作用,能抑制环磷酰胺引起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增高现象[31]。甘草对致癌物黄曲霉素B1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妊娠染色单体互换均有很好的阻断作用[32]。 9.解毒作用 甘草及其各种单、复方制剂对多种药物中毒、代谢产物中毒、细菌毒素中毒、农药中毒以及食物中毒都有一定解毒效果,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33]。甘草浸膏、甘草酸等对水合氯醛、士的宁、乌拉坦、可卡因、苯砷、升汞等有显著解毒效果;对印防已毒素、咖啡因、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烟碱、巴比妥类药物等也有一定解毒效果[33,34]。甘草制剂对喜树碱、农吉利碱等可减毒增效[35]。甘草酸还对链霉素的致死性毒性有解毒效果[36]。 10.抗氧化作用 甘草总皂苷对自由基发生系统诱导离体大鼠心肌匀浆组织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对自由基发生系统诱导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7]。 11.其他作用 甘草有抗利尿作用[19]。FM100有抗惊厥、镇痛、解痉作用[38]。甘草还对链霉素所致耳前庭功能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39]。 12.毒性 甘草毒性甚小,但非经口服也有一定毒性,甘草木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52g/kg,皮下注射为LD100为3.6g/g,日草甜素小鼠灌服LD50为3g/kg,静注为683mg/kg[40]。甘草次酸腹腔注射的LD50为308mg/kg,死亡动物呈腹腔炎症,药物末全吸收[19]。 |
炮制方法 | 甘草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去皮甘草”,维医有些处方用去皮甘草。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
性味 | 湿热。
1.《注医典》:“药性为平。若有偏向可偏于热性和湿性。”
2.《拜地依药书》:“寒性、热性、湿性、干性等方面均处于平和状态。”
3.《药物之园》:“二级热、一级干,或一级热,或在湿性和干性方面处于平和状态,或干寒。但是,第一种看法较为正确。”
|
功效 | 生湿生热,调节浓性体液,滋补胸肺,润肺化痰,定端止咳,散风退热,调和药性。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3~6g。外用:适量。可入糖浆、汤剂、片剂、小丸剂、舔利、散剂、敷剂、眼粉、软膏、滴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半量甘草膏代;治疗胸、肺部疾病时,若本品缺货,可用西黄芪胶代。
|
附方 | |
制剂 | 1.谢日比提 比合苏斯 糖浆 甘草根100g,铁线蕨、罂粟子、无核葡萄干、枣各60g,神香草、药蜀葵子、洋茴香、小茴香各30g,砂糖500g。药物研成粮粉,浸泡在3L水中过一夜,煎至剩下一半时过滤,加入砂糖煮沸即可。性平。功能开通胸肺之阻,滋补润肺,止咳化痰,定喘安神,消炎退肿等、主治痰阻胸肺,久咳胸痛,顽痰不化,气喘不安,肺炎胸肿等。内服,每日3次,每次100ml。(《治疗法则精华》)
2.罗欧克 如布苏斯 舔剂 甘草汁6g,榅桲子6g,无核葡萄60g,甜巴旦杏仁60g,罂粟壳30g,绿豆15g,淀粉15g,西黄芪胶15g,白蜀葵子15g,黄瓜子仁15g,葫芦子仁15g,甜瓜子仁15g。先将无核葡萄用适量甜巴旦杏仁油煮熟,其他药物研成细粉,用适量葡萄汁制成舔剂即可。功能润肺止咳,化痰软胸等。主治肺燥干咳,顽痰胸鸣等。内服,根据病情每日数次,每次适量舔服。(《阿日甫验方》)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楼之岑,等.药学学报,1954,2:121 [2]张如意,等.药学学报.1986,21(7):510 [3]Lsao K,et a1.Chem Pharm Bull,1988,36(9):3710 [4]Lsao K,et a1.Chem Pharm Bull,1991,39(1):244 [5]Litvinenko VI,et a1.C A,1965,62:8286b [6]波多野力,等.药学杂志(日),1991,111(6):311 [7]Han,Y N,et a1.C A,1990,113:227985 [8]刘丙籼,等.药学学报,1991,26(9):672 [9]Masashi T,et a1.Chem Pharm Bull,1990,38(6):1167 [10]Masashi T,et a1.Chem Pharm Bull,1990,38(11):3069 [11]Wemer C.Die Pflanzenstoff(I).1929:539 [12]Russo G.C A,1970,72:21799u [13]Morgado R R.C A.1970,72:6262v 药理 [1]张宝恒,药学学报,1963,10(11):688 [2]俞振良,等.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5,14(1):5 [3]雷海鹏,等.北京生理科学会1963年学术会论文摘要.1964.81 [4]钟正贤译.国外科技消息.1988,(4):1 [5]常雅萍,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4):44 [6]Baba M,et a1.Antivriral Res,1987,7(2):99 [7]马振亚,等.陕西中医,1988,9(7):330 [8]Pompei R,et a1.C A,1985,103:68092g [9]白润江,等.兰州医学院学报,1991,17(3):130 [10]王善源.科学通报,1958,12:379 [11]Ishii Y.Jap J Pharmacol 1970,20(71) [12]徐东铭.中医药研究参考,1974,(8):31 [13]山西医学院肝病研究组.新医药学杂志,1973,(9):21 [14]李俊丽,等.癌症,1993,12(2):104 [15]王辉云,等.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4,15(1);37 [16]Wada T,et a1.Gastroenterol Jpn,1987,22(3):312 [17]Shiratori Keiko,et a1.Pancreas,1986,1(6):483 [18]卓越,等.佳林斯医学院学报,1991,14(1):12 [19]张宝恒.药学学报,1963,10(11):688 [20]金巧秀.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6(2):104 [21]章韧,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3(6):336 [22]末水永通,等.Minophagen Med Rev,1977,22(1):15 [23]熊谷藤男,等.Minophagen Med Rev,1987,17(Supp):21 [24]乔海灵.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2,27(1):14 [25]刘发,等.新疆医学院学报,1988,11(4):266 [26]山内康平,等.临床免疫(日),1981,13(2):145 [27]李新芳,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76 [28]Suetina l V.C A,1982,97:207991x [29]史桂芝,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2,26(3):165 [30]胡志厚.药学学报,1988,23(7):553 [31]王明艳,等.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8(4):224 [32]史桂芝,等.中华肿瘤杂志,1993,15(4):271 [33]常章富,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12(2):30 [34]湖北医学院药理组.湖北医学院学报,1959,4(10):59 [35]胡志厚,中草药通讯.1979,(6):41 [36]李成秀,等.贵阳医学院学报,1988,13(3):359 [37]邓柯玉,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9(5):350 [38]张德超,陕西新医药,1979,(9):31 [39]董维嘉,等.中草药,1989,(11):27 [40]Takagi K.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2(4):38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