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Tian xian zi
|
维药名 | 明地瓦尔 欧如合
|
别名 | 班只、法那子、法纳乞子、法那乞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百子加力 办吉、布孜如力 办吉,吐胡米 办《拜地依药书》,艾吉瓦因 胡拉萨尼《药物之园》。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莨菪 Hyoscyamus niger 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黏性的腺毛。根粗壮,肉质。一年生植株茎极短,茎基部具莲座状叶丛;二年生植株茎伸长分枝。茎生叶互生,无炳,基部半抱茎,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呈羽状浅裂或深裂,向顶端的叶呈浅波状,两面除生黏性腺毛外,沿叶脉并被柔毛。花腑生,单一,径2~3cm;花萼筒状钟形,5浅裂,花后增大成坛状,有10条纵肋,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钟状,5浅裂,黄色带有紫堇色网纹;雄蕊5,着生于花冠的近中部,稍长于花冠,花药纵绽裂开,深蓝紫色;子房2室,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藏于宿存的萼内,长卵圆形,成熟时盖裂。种子小,近圆盘形,淡黄棕色,有多数网状凹穴。花期5月,果期6月。(图1)
生于村边、山野、路旁、宅旁等处。分市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安徽、四川、西藏等地。
2.小天仙子 Hyoscyamus bohemicus F.W.Schmidt
形态与上种十分接近,主要区别:本种为一年生草本,植株较小,根细瘦而带木质,无莲座状叶丛,茎生叶不作羽状分裂或仅有极浅的波状浅裂。(图2)
生于村边、田野、路旁等处。我国分布东北、河北。
此外,矮莨菪Hyoscyamus pusillus 1.其种子在新疆和西藏自治区亦作本品入药。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不耐严寒,青阳光,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不宜以番茄等茄科植物为前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北方播种时间为3月至4月中旬,长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以秋播为主。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30~4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穴播,穴距30cm×30cm或40cm×40cm,每穴播种1O粒左右,播后可稍镇压,应经常浇水,温度在18~23℃,有足够的土壤湿度,播后10d左右出苗,苗齐后进行间苗1次,每穴留壮苗1株。
田间管理 秋播者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当年11~12月,第2次于翌年2~3月,第3次在翌年4月。春播者在4月上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各中耕1次,中耕宜浅,每次中耕后追肥1次,宜以氮肥为主,先淡后浓,先少后多。4月上旬及5月上旬花果期时再用2%的磷酸钙溶液根外追肥2次,可提高种子产量。
病虫害防治 红蜘蛛春季发生,可用化学药剂喷杀,并注意不宜选豆类、棉花、茄等为前作物。
|
采收加工 | 夏末秋初,当果皮呈黄色时,割下或拔起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净杂质。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1)莨菪 种子细小,肾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约1mm。书面棕黄色或灰黄色,具细密隆起的网纹,种脐处突起。气微,味微辛。
(2)小莨菪 种子与莨菪子不易区别。
以颗粒饱满、均匀者为佳。
显微鉴别 莨菪种子纵切面:种皮外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波状凸起,波峰顶渐尖或钝圆,长至125μm,细胞壁具透明的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壁薄,内含棕色物。胚乳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胚弯曲,子叶细胞含脂肪油,胚根明显。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乙醚5ml与10%氨溶液数滴,密塞,振摇,2h后,吸取醚液少量于载玻片上,挥干醚液,滴加碘化铋钾试液2滴,数分钟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紫色,似飞鸟状结晶。(检查莨菪生物碱)
(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浓氨试液0.5ml,混匀,再加氯仿5ml,密塞,振摇0.5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溶解,吸取溶液5滴,置水治上蒸干,加发烟硝酸4滴,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与氢氧化钾1小粒,显紫色。(检查莨菪类生物碱)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15min,弃去石油醚液,同上再处理1次,药渣挥干溶剂,加浓氨试液与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2ml湿润,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减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l的混合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展开,取出,晒干,依次喷碘化铋钾与亚硝酸钠乙醇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橘红色斑点。
|
化学成分 | 莨菪种子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0.02%~0.17%,东莨菪(scopolanmine)0.O1%~0.08%[1]及阿托品(at-ropine)[2]等;还含肉蔻酸(myristic acid)0.3%,棕榈酸(palmiticacid)6.5%,硬脂酸(steanic acid )1.6%,油酸(oleic acid)35.2%.亚油酸(linoleic acid)56.4%[3]。 小天仙子种子含天仙子胺0.04%、东莨菪碱0.01%[1]。 |
药理作用 | 1.抑制腺体分泌 在腺体中,唾液腺和汗腺对阿托品最敏感,能引起口干和皮肤干燥,同时泪腺和呼吸道分泌也明显减少;较大剂量可减少胃液分泌,但对胃酸分泌影响较小,东莨菪碱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较阿托品强[1]。 2.对眼的作用 阿托品对眼有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的作用[2]。 3.平滑肌解痉 天仙子注射液小星时即能对抗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其效力强于单纯的硫酸阿托品或氢溴酸东莨菪碱[3]。 4.对心血管的作用 东莨菪碱腹腔注射或静注对乌头碱、毒毛花苷G、氯化钡、氯化钙、肾上腺素、氯仿等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均有一定对抗作用[4]。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对高K+所致兔基底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环收缩均有松弛作用[5]。 5.调节中枢 小剂量东莨菪碱腹腔注射,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也能加强戊巴比妥钠和眠尔通使小鼠活动减少的作用;大剂量(4mg/kg)腹腔注射可增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6]。 6.其他作用 阿托品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7],能选择性阻断H1受体[8],能拮抗除虫菊酯所致流涎症状及其他中毒症状[9]。实验表明东莨菪碱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10]。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三级干寒。
1.《注医典》:“黑色天仙子三级末干寒,白色天仙子三级初干寒。”
2. 《拜地依药书》:“黑色天仙子三级末干寒,白色天仙子三级初寒。”
3.《药物之园》;“黑色天仙子三级未干寒,四级初干寒;红色天仙子三级末干寒,白色天仙子三级初干寒。”
|
功效 | 生干生寒,安神催眠,镇静止痛,麻醉,燥湿,止血。
|
主治 | 主治抑郁症,失眠症,头痛,关节病,牙痛,耳痛等各种疼痛。
1.《注医典》:“麻醉止痛,止血,消退炎肿,补身肥体。”
2.《拜地依药书》:“止耳痛,治咳血,止各种疼痛,止小关节疼痛。”
3.《药物之园》:“各种天仙子能阻止致病体液和余湿流入眼部,止耳痛,麻醉,催眠,止血,止带,滋补器官,燥湿,止头痛,缓解关节跳痛,止坐骨神经痛,止类风湿骨节痛,消退热性各种炎肿,止热性眼痛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25Omg。外用:适量。可人蜜膏、散剂、糖浆剂,洗剂、敷剂、软膏、糊剂、滴剂、油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
附方 | 1.治类风湿关节炎 取天仙子0.7g研细,与适量蜂蜜水送下或与适量蜂蜜调配涂于患处。
2.治类风湿关节炎,乳腺炎,睾丸炎 取适量天仙子,研细,用适量酒调配成糊剂敷于患处。
3.治耳痛、牙痛 取适量天仙子用适量葡萄醋煎汤外用。
4.治眼痛 取适量天仙子,研细,用汗水调配成糊剂敷于患处。(1~4方出自《注医典》)
5.治胃痛 取适量天仙子炒焦粉,干姜粉,肉桂粉与适量蜂蜜调配成软膏涂于胃区。
6.治咳血 取适量天仙子,研细冲服。(5、6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7.治咳血,子宫出血等各种出血病症 取天仙子1.4g,罂粟子4.2g,研细,用适量蜂蜜水送服。
8.治失眠症 取适量天仙子,研细,过罗,用开水制成0.3g的小丸,吞服。
9.治白癜风 取适量天仙子,研细,用开水调配成糊剂敷于患处。
10.治白带过多,子宫糜烂 取适量天仙子,研细,过罗,用开水制成阴道栓,塞入阴道。
11.滋补各种器官 取适量天仙子,研细,过罗,洗澡后涂于全身。(7~11方出自《药物之园》)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肖培根.中草药,1985,16(6):259 [2]Ashraf M,et a1.C A,1987,106:162654a [3]Pathak S P,et a1.C A,1948,42:3591c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322 [2]江明性,等.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1 [3]戴培兴,新医药资料,1973,(6):29 [4]陈锦明,等.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8,2(4):311 [5]刘元斌,等.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8,2(2):148 [6]钮心懿,等.生理学报,1965,28(1):50 [7]傅润芳,等.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0,25(4):357 [8]詹皓,等.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87,22(4):359 [9]谢棹丘,等.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8,6(4):219 [10]余金甫,等.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6):334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