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Shu qu cao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干达巴达拉,巴达拉,黑毕古日格讷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湿生鼠曲草、鼠曲草的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湿生鼠曲草 Cnaphalium tranzschelii Kirp.
多年生草本,高15~25cm。茎单生或簇生,直立,基部多少木质化,分枝与主茎成锐角直升或斜生,密被丛卷毛。基生叶小,花期凋萎;中部叶和上部叶矩圆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2~3.5cm,宽2~5mm,先端锐尖,有小尖头,稀钝头,中部向下渐狭,无叶柄,两面密被灰白色丛卷毛。头状花序直径4.5~5mm,有短梗,在茎和枝顶密集成团伞状或球状;总苞近杯状,长2.5~3mm,宽4.5mm;总苞片2~3层,外层者卵形,较短,黄褐色,先端钝,被蛛丝状绵毛;内层者矩圆形或披针形,较长,先端尖,淡黄色或麦杆黄色,无毛。头状花序有极多的雌花;雌花花冠丝状,长2~2.5mm,上部有腺点,顶端有不明显的3细齿;两性花少数,约与雌花等长或稍短,花冠细管状,顶端变褐色。瘦果组锤形,长约0.7mm,有多数乳头状突起;冠毛白色,长约2mm。花、果期7~10月。
生于草甸及沼泽化草甸,也见于河滩沙地及沟谷中。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等地。
2.鼠曲草 Gnaphalium dene D.Don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茎直立,密被白绵毛,通常自基部分枝。叶互生;下部叶匙形,上部叶匙形至线形,长2~6cm,宽3~10mm,先端圆钝具尖头,基部狭窄,抱茎,全缘,无柄,质柔软,两面均有白色绵毛,花后基部叶凋落。头状花序顶生,排列呈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苞片多列,金黄色,干膜质;花全部管状,黄色,周围数层是雌花,花冠狭窄如线,花柱较花冠为短;中央为两性花,花管细长,先端5齿裂,雄蕊5,柱头2裂。瘦果椭圆形,长约0.5mm,具乳头状毛,冠毛黄白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野生于田边、山坡及路边。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夏季开花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辛、苦,性温。效糙。
|
功效 | 破痞,解毒,祛巴达干,燥协日乌素,止咳。
|
主治 | 主治寒性痞瘤,中毒症,感冒咳嗽,气喘,陶赖,赫如虎,关节协日乌素病,吾雅曼,浮肿,水肿,水臌。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25
药理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890
(2)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83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