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Pu tao zi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萨拉巴来,萨巴来,特木尔-浩木哈,苏互巴来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桃金娘科植物海南蒲桃的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海南蒲桃 Syzygium cumini(L.)Skeels
常绿乔木,高6~15m。小枝圆柱状或稍压扁,树皮粗糙,淡褐色。叶对生,革质,阔椭圆形,长6~12cm,宽3.5~7cm,先端圆或钝,有一个短的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侧卧纤细、致密;叶柄长2~3cm。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状,腋生有时顶生,长达11cm;花白色,芳香,无花梗,3~5朵生于花序小枝之顶;萼管陀螺形,顶端常截形;花瓣4,脱落;雄蕊多数,离生,长4~5mm;花柱与雄蕊等长。浆果斜长圆形或橄榄形至圆球形,紫红色至黑色,长1~2cm,有种子1粒。花期2~3月。
生于疏林中或旷野。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冬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柄,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圆球形或类肾形,直径0.7~1cm,表面红褐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皱纹,基部偶见果柄,多数脱落,残基呈圆形,径约2mm,果皮易剥落。种皮棕色,颗粒状突起,坚硬,质脆,破开后可见干缩的子叶2片。气微,味苦。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甘、涩,性温。效轻。
|
功效 | 补肾,祛巴达干寒。
|
主治 | 主治肾阳不足,遗精,尿频或尿闭,石痞,腰腿疼痛,赫如虎等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52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152
(2)昆明医学院.资料选编,1972,(1):43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