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Pn tao gan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贡布如木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葡萄 Vitis winifera L.
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叶纸质,互生,圆形或圆卵形,宽10~20cm,常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稍尖锐的齿缺,下面常被蛛丝状绵毛;叶柄长达4~8cm。花杂我国各地均有栽植。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采挖后切去须根,剥除外膜。性,异株,圆锥花序大而长,与叶对生;花序柄无卷须;萼极小,杯状,全缘或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黄绿色,先端粘合不展开,基部分离,开花时呈帽状整块脱落;雄蕊5;花盘隆起,由5个腺体所成,基部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短,圆锥形。浆果卵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外被蜡粉。花期6月,果期9~11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新疆盛产。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阴干。多数制成葡萄干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长0.8~1.5cm,直径2~5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皱缩凹凸的纹理,半透明。两端钩圆形,顶端有点状花柱脱落的残基,基部有短果梗或果梗痕。质柔软,断面胶质状。气微香,味甜。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表皮细胞1层,排列整齐,切向延长,壁稍厚,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广阔,中果皮内侧细胞有众多草酸钙簇晶,排列成断续的环带。中果皮细胞还有散在的簇晶、柱晶、不规则状的晶体以及棕黄色内含物。果皮外侧维管束为外韧型,果实中心的维管束倒转为内韧型,常4个在一起。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50%乙醇10m1,浸渍30min,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lm1,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2m1,发生棕红色沉淀。(检查还原糖)②纸色谱:用上述滤液点样子新华滤纸(1号),用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液15m1,加甲醇3ml为展开剂,展距15cm,用α-萘酚硫酸试剂显色,显2个蓝色斑点,其中1个与果糖对照品一致。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葡萄糖,果糖,少量蔗糖,木糖,酒石酸,草酸,枸橼酸,苹果酸,各种花色素的单葡萄糖苷和双葡萄糖苷。每100g含蛋白质0.2g,钙4mg,磷15mg,铁0.6mg,胡萝卜素0.04mg,硫胺素0.04mg,核黄素0.01mg,烟酸0.lmg,维生素C4mg[1]。葡萄皮含矢车菊素(cvanidin),芍药花素(peonidin),飞燕草素(delPhinidin),矮牵牛素(petunidin),锦葵花素(malvidin)[2]。种子含油量9.58%。又含焦性儿茶酚(catechol),没食子儿茶精(gallocatechol),没食子酸盐等。尚含亮氨酸、酪氨酸[1]。另含原矢车菊酚低聚物(ProcyanidOloli-gcmers)[3]。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甘、微涩,性凉。效重、柔、和、稀。
1.《认药白晶鉴》:“味甘、酸。”
2.《无误蒙药鉴》:“白葡萄甘味偏盛,黑葡萄酸味偏盛。”
|
功效 | 清肺热,止咳平喘,滋补强身。
|
主治 | 主治肺热咳嗽,痰盛气喘,肺水肿,疹热,温热烦渴。
1.《论说医典》:“治肺病,清热。”
2.《医药月帝》:“治肺、肝、胃病。”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15
(2)Ribereau-Gayon P.C A,1965,63:2355g(3)Meunier M T,et a1.C A,1991,114:95123b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15
(2)Meunier M T,et aL C A,1991,114:95123b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