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骨碎补 -苗药勃丈热拉勒,勃哲热拉勒,查日森-奥依莫药物说明书
    

骨碎补

  
汉语拼音
Gucui bu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勃丈热拉勒,勃哲热拉勒,查日森-奥依莫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学》。《无误蒙药鉴》中注明其汉名为骨碎补,并附图1幅。《认药学》称:“生于槲树林间,故称其为勃丈热拉勒。”据蒙医药文献记载及蒙医沿用经验认定勃丈热拉勒即勃钦-苏勒(骨碎补)。
中药材基原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的根茎。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槲蕨Drynaria frtunei(Kunze)J.Sm。 附生草本,高20~40cm。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被棕黄色、线状凿形鳞片。叶二型;营养叶厚革质,红棕色或灰褐色,卵形,无柄,长5~6.5cm,宽4~5.5cm,边缘羽状浅裂,很像槲树叶;孢子叶绿色,具短柄,柄有翅,叶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0~37cm,宽8~18cm,羽状深裂,羽片6~15对,广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常有不规则的浅波状齿,基部2~3对羽片缩成耳状,两面均无毛,叶脉显著,细脉连成4~5行长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黄褐色,在中脉两侧各排列成2~4行,每个长方形的叶脉网眼中着生1枚;元囊群盖。 附生于树上、山林石壁上或墙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中华槲蕨 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 附生草本,高20~50cm。根状茎密被棕色有亮光的披针状钻形鳞片。叶二型;营养叶稀少,红棕色,无柄,短圆披针形,长9~10 cm,宽4~9cm,羽状深裂,裂片长圆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2~4.5cm,宽0.8~1.3cm,先端钝或急尖,下部裂片缩短,上面被毛,下面无毛;孢子叶绿色,县长柄,栖淡棕红色,有狭翅,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 6.5~13cm,羽状深裂几达中轴,羽片14~25对,长圆形或广线状披针形,宽1~1.4cm,先端钝圆或急尖,下部羽片缩短或成耳状,叶片两面均疏被短毛,叶脉显著联结成网状,有内藏细脉。孢子囊群圆形,直径约 2.5mm,黄棕色,在中脉两侧各排列成一行;无囊群盖。 生于高山地带的岩石上或树上。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冬、春季采挖,除去叶片及泥沙,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1)槲蕨 根茎呈扁平长条状,略弯曲或扭曲。多分枝,长4~20cm,宽1~2cm,厚2~5mm。表面密被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鳞片已脱落,表面呈淡棕色至暗棕色;两侧及上面具突起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下面残留短的须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环状。气微弱,味淡、微涩。 (2)中华蕨 根茎较平直而细长,长5~17cm,宽0.6~1cm,分枝少。表面黄色至淡棕色。质较硬,断面黄色。 均以条粗大、色棕、毛茸少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茎含皮苷(naringin)[1],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doardenyl acetate),四环三萜类成分[1]。
药理作用
1.对骨骼的影响  骨碎补水煎剂灌,能改善骨性关节炎模型大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性关节病变率,发病时间推迟,发病程度减轻[1,2]。骨碎补具有促进骨对钙的吸收作用,同时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质的形成[3]。能显著抑制醋酸可的引起的骨丢失,防治激素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4]。
2.降血脂作用  骨碎补注射液肌内注射,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家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升高,并能防治主动脉壁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5]。
3.抗损伤  给豚鼠肌内注射骨碎补注射液可对抗和抑制链霉素引起的耳蜗毛细胞损伤[6]。
4.抑菌作用  骨碎扑在试管内对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7]。
5.其他作用  骨碎补柚皮苷有明显镇静、镇痛作用,并能增强小鼠常压耐缺能力[8];与异戊巴比妥钠合用反使动物睡眠时间缩短,可能骨碎补有激活肝药酶作用[9]。骨碎补双红黄酮苷能增强家兔心肌收缩力[10]。
性味
味苦、微甘,性凉。效钝、重。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愈伤。
主治
主治肉食中毒,配制毒中毒,肾热,创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配制毒中毒 黄芩、水牛角浓缩粉、牛黄诃子肉豆蔻、黄花黄芩、姜黄、褐紫乌头、山刺玫果、水柏枝、骨碎补、沉香、白糖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蒙药志》十三味黄芩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一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0 (2)田中靖子,等.生药学杂志(日),1978,32(4):26O 药理 (1)赵湘洪,等.中药通报,1987,12(1O):617 (2)丁继华,等.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9,5(3):3 (3)王志儒,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0,(3):13 (4)克昌,等.第二届全国医学生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下册).广州,1991.765 (5)王维信,等.中医杂志,1980,21(12)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