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Ku de zi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套日格-嘎顺-诺告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Bunge)Hance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粗壮而垂直。茎直立。基生叶多数,长圆形,长3.5~8cm,宽1~2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下延成柄,边缘具锯齿或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长圆形,长2.5~6cm,宽0.7~1.5cm,先端急尖,基部耳形或戟形抱茎,全缘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长5~6mm,外层总苞片5,极小,内层总苞片8,披针形,长约5mm;舌状花黄色,长7~8mm,先端截形,5齿裂。瘦果黑色,纺锤形,长2~3mm,有细条纹及粒状小刺,喙长约0.5mm,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生于荒野、山坡、路旁、河流及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5~7月间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长短不一。根呈倒圆锥形,具少数分枝。茎呈细长圆柱形,上部具分枝,直径1.5~4mm,表面绿色、深绿色至黄棕色,有纵棱,无毛,节明显;质轻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外圈黄绿色,髓部呈白色。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2~5cm,宽0.5~2cm。先端急尖,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片2层。舌状花,黄色,雄蕊5,雌蕊1枚,柱头2裂,子房上端具多数丝状白色冠毛。瘦果,黑色,类纺锤形。气微,味微甘苦。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苦碟子注射液灌流,可增加离体豚鼠冠脉流量;静注,亦可增加麻醉犬的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兔心肌缺血;腹腔注射可增加小鼠心肌摄取86Rb的能力,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对正常及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小鼠均能提高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1]。无论在有氧或不同程度缺氧条件下,苦碟子均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的氧代谢,使心肌的乳酸含量显著降低[2,3]。苦碟子及其有效成分腺苷注射液均能明显缩小家兔实验性心肌梗死范围,明显抑制梗死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的升高,能减轻或恢复心肌梗死引起的红细胞电泳速度的减慢,说明苦碟子和腺苷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3]。苦碟子和腺苷能扩张心肌血管,增加侧支循环,使心肌供血有明显改善[4]。家兔静注苦碟子注射液后,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2]。苦碟子注射液对静注细菌毒素引起蟾蜍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治疗作用[5]。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苦碟子注射液在试管内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家兔、豚鼠、犬静注苦碟子注射液后,50min内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显著增强,90min后作用明显减弱或恢复正常[7]。 3.镇痛镇静作用 苦碟子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镇痛作用(热板法),并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可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增加小鼠入睡率[1]。 |
性味 | 味苦、辛,性凉。效锐。
|
功效 | 开胃,解毒,接骨,破痞。
|
主治 | 主治食欲不振,毒热,骨伤,协日痞,牙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索鸿勋,等.中草药,1980,11(1):22
(2)孟宪贞.中草药,1981,12(12):4
药理
(1)冯玉书,等.中草药通讯,1979,(3):31
(2)冯玉书,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982,(10):40
(3)冯玉书,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982,(1O):3O
(4)冯玉书,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984,(1):21
(5)桂绿荷,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984,(1):33
(6)桂绿荷,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981,(8):18
(7)冯玉书,等.沈阳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