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A wei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兴棍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阜康阿魏的树脂。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新疆阿魏 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
多年生一次结实草本,高50~150cm。根粗大,纺锤形或圆锥形,根茎上残存枯叶纤维。茎粗壮,通常单一,从近基部向上分枝成圆锥状,有毛;下部枝互生,上部枝轮生,植株成熟时增粗,常带紫红色。叶柔软,上面被疏毛,下面密被白色柔毛,灰绿色,早枯;叶片三角状广椭圆形,三出式三至四回羽状全裂,未回裂片广椭圆形,长约10mm,基部下延,上部具齿或浅裂;基生叶有短柄,柄的基部呈鞘状;茎生叶小,着生在卵状披针形半抱茎和草质的鞘上。复伞形花序着生于茎和枝的顶端,伞辐5~25,密被毛,中央的伞形花序近无柄;小伞形花序具10~20朵花;萼具浅齿;花瓣5,黄色,长约2mm,外被毛;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花柱扁圆锥状,花柱短,柱头头状。果实椭圆形,长10~12mm,扁平,有疏毛,成熟果实棕紫色,果棱凸起,油管大小不一,棱间油管3~4条,合生面10~14条。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于新疆戈壁滩及荒山上。
2.阜康阿魏 Ferula furanensis K.M.Shen
本种与新疆阿魏的主要区别为:茎无毛,侧枝多;叶二至三回羽状裂,裂片长20mm;果实长12~16mm,长于果柄,果棱急剧突起,油管多数,棱间油管4~5个,合生面10~12个。生境与分布同上种。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于阿魏初花期,用快刀自茎上部至下部斜割,收集树脂,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1)阿魏(进口)呈球粒状凝聚而成大小不一团块。表面粗糙,颜色不一,由白、黄、暗黄、棕或红棕色相间而成,无光泽。干燥品较硬,新鲜品较软,断面乳白色或与浅黄棕色相间而成,无光泽。在空气渐变成红棕色。有强烈持久的蒜臭气,味微辣而苦。嚼之粘牙。加热变柔软。与水共研成白色乳状液。
(2)阿魏(国产,主要为新疆阿魏,少量阜康阿魏)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脂膏状者黏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粘牙共有灼烧感。加水研磨亦是白色乳液。
以块状、表面具彩色、断面乳白色或稍带微红色、气味浓而持久、纯净无杂质者为佳。
理化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硫酸数滴使溶解后,显黄棕色至红棕色,再滴加氨试液使呈碱性,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亮天蓝色荧光。
(2)取本品少量,加盐酸0.5m1,煮沸,显淡黄棕色或淡紫红色,再加间苯三酚少量,颜色即变浅,继续煮沸,变为紫褐色。以上水解溶液加氨液使成碱性,再加水稀释,亦仍显蓝色荧光。
(3)取块状者切断,在新鲜切片上滴加硝酸1滴,由草绿色渐变为黄棕色。
(4)取粗粉0.2g,置10ml刻度试管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用玻璃棒捣碎,浸渍30min,滤过。取滤液0.2m1,置5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测定其紫外光谱,在323nm处应有最大吸收。
(5)取本品少许放在瓷皿中,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微弱蓝色荧光,加入硝酸数滴,则显亮蓝色荧光。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干10.0%。
|
化学成分 | 阿魏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树脂及树胶。挥发油主要含蒎烯(pinene)及多种有机硫化物,其中仲丁基丙稀基二硫醚(2-butyl propenyl disufide)是本品具特殊蒜臭的原因。新疆阿魏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与进口阿富汉阿魏比较,两者主要成分一致,但含量略有差异。树脂主要含阿魏酸(ferulicacid)及其酯类。树胶含法尼斯淝醇(farnesiferol)A、B、C,水解产生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显蓝色荧光[1,2],尚含香荚兰醛[1]。
|
药理作用 | 1.对子宫作用 当动物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阿魏对子宫的抑制作用增强,当体内黄体酮水平较高时,阿魏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增强[1]。 2.终止妊娠作用 阿魏脂溶性成分灌胃,对小鼠妊娠早期(7d)终止率为100%,对妊娠中期(11d)终止率分别为92%和93%[2]。 3.抗过敏、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阿魏挥发油水乳剂具有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对抗抗原、组胺及慢反应物质-A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3];对大鼠角叉莱胶和完全弗氏佐刻所致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明显抑制绵羊红细胞(SRBC)致敏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及降低由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使[3H]-TdR的渗入量显著减少[4] |
性味 | 味辛,性热。效腻、燥。
《金光注释集》:“味辛,转化味辛,性温,效轻、腻、燥。”
|
功效 | 抑赫依,祛巴达干,调胃火,消食开胃,杀虫,止痛。
|
主治 | 主治赫依引起的呵欠频作。寒栗,腰膝关节疼痛,游走性疼痛,干呕,心悸,心慌意乱,头晕耳鸣,失眠,心脏赫依病,肝脏赫依病,头赫依病,头虫病等。
《无误蒙药鉴》:“驱虫,治寒性病,心脏赫依病。”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459
(2)徐国钧,等.生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01
药理
(1)王大铭,等.中草药,1986,17(4):28
(2)张颂,等.中草药,1991,22(10):458
(3)张洪泉,等.中药通报,1986,11(8):497
(4)张洪泉,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3(5):288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