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An xi xiang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白花树的树脂。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安息香 Styrax benzozoin Dryand.
乔木,高10~20m。树皮绿棕色,嫩校被棕色星状毛。叶互生,长卵形,长达11cm,宽达4.5cm,叶缘具不规则齿牙,上面稍有光泽,下面密被白色短星状毛;苞片小,早落;花萼短钟形,5浅齿;花冠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为萼简的3倍;花萼及花瓣外面被银白色丝状毛,内面棕红色;雄蕊8~10,花药线形,2室;子房上位,卵形,密被白色茸毛,下部2~3室,上部单室,花柱细长,棕红色。果实扁球形,长约2cm,灰棕色。种子坚果状,红棕色,具6浅色纵纹。
野生或栽培于稻田边。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及爪哇。
2.白花树 Styrax tonr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w.又名:越南安息香。
乔木,高达20m,粗直,径达1.3m。树皮灰色,枝棕色。叶卵形,长4.5~10cm,宽2~6cm,上面光滑,下面密被星状毛,除脉处被棕黄色茸毛外,他处均被银白色茸毛。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长达18cm,被黄色星状毛;花多,白色,长约12mm;萼高脚林状,长3~4mm,革质,密被星状毛,具5~6短三角形齿;花冠长8~9mm,管部长2.5~3mm,顶端5裂;雄蕊10枚,花药线形,花丝扁平;子房扁卵形,3室,花柱细小。果卵形,径约1cm,3瓣裂;种子1枚,偶2枚。
生于海拔100~2000m的山坡、山谷、疏林或林缘。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选择生长5~10年的树木,在距离地面40cm,处,用利刀在树千四周割三角形伤口多处,经1星期后,伤口开始流出黄色液汁,将此液状物除去后,渐流白色香树脂,待其稍干后采收。此后隔一定时期在伤口以上4cm处,再割新伤口,如法采集。最先流出的香树脂品质最佳,其后采得者较次。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1)安息香 为球形颗粒压结的团块,大小不一,红棕色至棕色,粗糙,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颗粒。质脆,加热即软化熔融。气芳香,味微辛。
(2)白花树 为不规则小块,常黏结成团,略扁平,表面橙黄色,有蜡样光泽(自然出脂);亦有呈不规规圆球形或扁块状,表面灰白色至淡黄白色(人工割脂)。质脆易碎,断面平坦,白色,放置后渐变为淡黄棕色至红棕色。气芳香,味微辛,嚼之有砂粒感。
理化鉴别 白花树 (1)取本品约0.25g,置干燥试管中,缓缓加热,即发生刺激性香气,并产生多数棱柱状结晶的升华物。
(2)取本品约0.1g,加乙醇5m1,研磨,滤过,滤波加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0.5m1,即显亮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品质标志 白花树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含总香脂酸以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30%。
|
化学成分 | 安息香含安息香树脂约90%,主要成分是苏门树脂酸(sumaresinolic acid)和栓皮酸松柏酸酯(coniferyl cin-namate),还有桂皮酸苯丙醉酯(phenylpropyl clnnamate)2%~3%,香草醛(vanillin)1%,苏合香素(styracin cinnamoylcin-namate),苯甲酸(benzo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1]。越南安息香含树脂70%~80%,主要成分为泰国树脂酸酯(siaresin-olic acid)和松柏醇苯甲酸酯(coniferyl benzoate)。还含苯甲酸11.7%,苯甲酸桂皮醇脂(cinnamyl benzoate)2.3%和香草醛0.3%。但不含桂皮酸[1]。
|
药理作用 | 祛痰作用 安息香的酊剂为刺激性祛痰药,置于热水中吸入其蒸汽,则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而增加其分泌;可用于支气管炎以促进痰液排出。吸入时应避免蒸汽的浓度过高而刺激眼、鼻、喉等[1]。
|
性味 | 味辛、苦,性凉。效钝、重。
|
功效 | 杀黏,消肿,止痛,愈伤。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1.5~3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956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956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