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i chi chou ling dan
|
傣药名 | 娜妞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翼齿六棱菊的全草或根、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翼齿六棱菊 Laggera pterdonta(DC.)Benth.
多年生草本,高0.5~2m,全株密被绿色头状腺毛,有强烈臭气。茎圆柱形,具5~8列不规则缺刻的翅。叶互生,椭圆形至长卵形,长 10~25 cm,宽 5~12 crn,先端尖,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锯齿,基部宽楔形或截形,沿叶柄渐狭窄,复沿茎下延成翅;侧脉 12~15对。聚伞状圆锥形花序,每分枝顶端为头状花序;总苞有5~6苞片,苞片线状披针形,色绿而带紫晕;花冠筒状,白色带紫彩,先端5裂;周花数极多,单性,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 2裂;中央为两性花,15~20,长约 8 mm,雄蕊 5,花丝贴于花冠上,雌蕊 l,柱头玫瑰红色。瘦果长椭圆形,长 1.5 mm,顶平截,棕褐色,外具短柔毛;冠毛1列,白色。花期4~10月。
生于林边、路旁、山坡荒地。分布于四川、贵州及云南。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从全草中分离和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有 3个新成分,为臭灵丹二醇(pterodondiol),臭灵丹三醇(pter-odontriol)A,臭灵丹三醇(pterodontriol)B[1]。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气臭,性寒。入水、风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止咳平喘,消肿排脓,通气止痛。
|
主治 | 主治“兵哇唉,拢习火”(感冒咳嗽,哮喘),“拢达儿”(腮腺、颌下
淋巴结肿痛),“兵洞飞暖龙”(疔疮痈疖脓肿),“杆火接梅”(颈项
酸痛),“短旧”(腹内痉挛剧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 g;泡水,20 g。外用:鲜叶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兵哇唉,拢习火”翼齿臭灵丹叶 20 g,开水泡后频服。(勐腊县傣医波儿验方)
2.治“拢达儿”,“兵洞飞暖龙”翼齿臭灵丹叶、旋花茄叶、马鞭草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翼齿臭灵丹、艾纳香、五彩梅、川楝皮、盐肤木树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4.治“杆火接梅”翼齿臭灵丹叶鲜品适量,捣烂炒热,加少许酒包敷颈部。(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5.治“短旧”翼齿臭灵丹根 20 g,旱莲草 20 g。煎汤内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李顺林,等.云南植物研究,1993,15(3):3O3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890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