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e ban xia
|
傣药名 | 朋三那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马蹄犁头尖 Typhonium trilobatum(L.)Schott 又名:山半夏《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块茎近球形或长圆形,密生长5~10cm,具多数须根的肉质根。叶2~4,叶柄长25~35cm,下部具宽鞘;幼株叶片戟形,前裂片三角形,长达4cm,基部宽2cm;后裂片狭披针形,长3.5cm,基部宽5mm。多年生植株叶片宽心状卵形,3浅裂或深裂,中裂片卵形或菱状卵形,渐尖,有时具细尖头,长10~15cm,宽6~11cm,侧裂片斜卵形,长8~13cm,外侧常耳状外展,中裂片侧脉约10对,斜伸,常分叉,集合脉2条,细脉网状。花序柄长5~10cm;佛焰苞淡紫色带绿色,内面紫色,管部长圆形,长2.5~ 3.55cm,粗l~1.5cm;檐部长卵状披针形,渐尖,长15cm以上,外面干时绿白色,内面紫红色,展开宽5~8cm。肉穗花序:雌花序短圆柱形,长约7mm,子房黄绿色,柱头紫色;中性花序长2.8cm,下半部具花,上半部无花,中性花黄色,线形,长约7mm,卷曲;雄花序粉红色,长1.2~1.7cm,粗约5mm;附属器紫红色,长圆锥形,具短两,基部粗4~7mm,长5~12cm。浆果卵圆形。种子球形。花期5~7月。
生于海拔650m以下的热带芭蕉林、灌丛、草地、荒地、路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夏季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叶鲜用,随用随采。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麻、辣,性热。有毒。入火、土搭。
|
功效 | 补土健胃,行气消胀,通气血,消肿拔毒。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块茎煮透晒干研粉,每次开水送服3~5g。外用:块茎或鲜叶适量,捣烂敷。
|
注意事项 | 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外敷时间不宜长久。
|
附方 | 1.治“拢接崩短赶,冒开亚毫”野半夏块茎(煮透晒干)、南千斤藤、石菖蒲各等量干品,研粉混匀,开水送服3~5g。(景洪市傣医波温囡验方)
2.治“阻伤”野半夏鲜叶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敷患处。(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野半夏块茎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30min取下。(是洪市傣医波岩应验方)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